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也谈繁体简体字

本帖最初发表于天涯论坛 署名boolsun

我不指望这篇文字能够平息繁简之争,但是这确是此文的目的所在。

在论述繁简字体的好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前现状。从1956年至今简体字已在我国大陆地区使用了五十几年了,我们从识字起用的就是简体字,同时我们的教材甚至是字典用的都是简体字。这些是当前现状不但很难改变,而且也没必要回过头来废简立繁。至于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侨们一直以来用的都是繁体字,也没必要让他们统统改用简体字。

在这种大形势下,一些台湾的朋友开始对简体字大加排斥,同时引起了大陆台湾间的繁简之争,期间也有一小部分人跟风从简体阵营加入繁体阵营。而我认为简体字和繁体字就好比是走路与跑步一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劣,为此而争论实在大可不必。

下面我仅站在从小使用简体字的一方展开论述,因为我从未体验过从小使用繁体字的“优越感”。在我看来简体字所有缺点中最有争议的是一简对多繁问题,这使得简体字的反向转换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同时涉及的问题还有古籍阅读上的问题。首先,我来说一说简体字转成繁体字的问题,这可以说是简体字的设计缺陷,在设计时就没想过这些被转成简体的文字,竟然有再次转回繁体的需要。可以说简繁字体间的转换,在设计之初就是由繁到简单向性的,逆向转换必然会出现问题。我就想了,如果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逆向转换的问题,完全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只要让简体字与繁体字一一对应即可,就是说每个简化后的繁体字都有自己唯一对应的一个简体字。繁体字转成简体字是没有问题的,正是由于这个设计缺陷,因此要劳烦这些逆向转换的朋友们多费心思了。

其次,就是简体字不适合阅读古文的问题,我觉得虽然简体字版的古文失去了它原来的面目,但也只是外貌的变化,字数却未曾改变过。有人甚至说“与其看简化后的古文,不如去读白话翻译文”。是的,读古文观其本来面目确实是好事,但是对于一般读者,对于大部分从小就使用简体字的读者来说,读简体字的古文也未尝不可。因为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一简对多繁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字是合并了,但是我们当前使用的简体字体系,与以前的繁体字体系的差别仅在于,简体字体系的符号量比繁体字体系要少,而两者具有的含义信息总量是等同的。我们读古文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都需要了解其实质的含义,而非观其外表,因此我们只需把那些一对多的简体字按照古文的中特有的意思来理解即可。虽然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对一部分文字记住两种意思,一种是白话文中的意思,一种是在古文中的意思,但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人说我们这些长期使用简体字的,一看到繁体字就“大字不识一个”了,我觉得这纯粹是误解。我们虽然长期一来用的都是简体字,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繁体字啊。由于简体字是源于繁体字的,所以当我们看繁体字的时候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非是两千多个字想完全看懂分清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我们见字已知其三分意,繁体又有何难?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科技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人造物的增加必然意味着自然物的减少,同样简体字在拥有其便于书写的优势外,也难免要在古文的简化中承受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简化的代价。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