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1日星期二

大发泄时代

又说到时代这个问题了,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当然你可以说这是信息时代,但是我今天要说的不是时代的技术背景,而是时代的情绪背景。我也曾看到过很多文人学者对这个时代的描述,但是总觉得有些模糊不清,似乎有很多人对这个时代渐渐陌生了,他们开始读不懂这个时代了。

那么在我的眼里这个时代的情绪背景总结成一个字就是:叛。反叛是这个时代发泄情绪的最直接表现方式。比如:我们这代很多人都喜欢反传统,展示自己的另类风格,以及玩一些刺激的游戏,做一些被“优良传统”所排斥的事,等等这都是一种反叛一种发泄。

我说这个时代是个酷爱发泄的时代,那么我所指的这个时代是从何时算起的呢?我觉得应该是从改革开放之后开始的。人们保守了五千年,压抑了五千年,被封建残害了五千年,现在总算开放了改革了那么尽情的发泄一下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了。

有人要问难道在封建时代就没有发泄吗?那我告诉你封建时代只能是极少数人的发泄,这不能定义为一个时代的情绪。又有个很喜欢较真的继续问:那么人民起义也是小部分吗?确实,人民起义是大部分人的发泄和反叛,但是起义往往来的快也去的快,这终究不能成为时代情绪。而现在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这种大部分人的发泄反叛情绪还在延续,那么这就可以说成是一个时代的情绪了。

那么要说一个时代的情绪总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作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吧。这个标志就是文化大革命,这就是大发泄时代的第一个爆发点。文革将这个时代这代人的发泄欲反叛欲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且一爆发就是十年,这样时代的情绪背景就成立了。今后还有没有可能再出现第二个爆发点,以及会以何种形式出现,这就很难说了。

人们压抑了5000年,是否会爆发5000年呢 ?那就让我们边走边看吧。这个时代只有从时代的情绪背景方面去解释才能看得清楚,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这个大发泄时代。我们说它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其实更确切的说它是从文革开始的,何时结束我们不得而知。当然这种发泄也不是完全因为人们被压迫了5000年,另一方面工作生活的压力,也使得这种大多数人的发泄欲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消失。大多数人的发泄欲的延续就是大发泄时代的延续。

这个时代的很多东西,只要从发泄情绪这一角度去思考,都能得到很明白的解释。

2007年12月2日星期日

都是美丽的

因为早上要出去办点事,我6点来钟就爬了起来。一阵美丽的忙碌之后,我总算整装待发了。由于前一天工作得比较累,再加上周围的温度因为美丽的初冬而变得如此低调,让我不由的发出一阵阵美丽的哆嗦。也不知怎么搞的,竟然坐错了车,坐上了另一部十分相似的公交车。后来得知那部美丽的公交车是新车,今天是第一天上路。由于不论是从线路名(只差一个字),还是从这部车的外形和颜色都和我要乘的那部极其相似,所以我一走神上了这部车。

上车后当然是买票,我习惯性的向买票员晃了晃表示四的手势,然后把5块钱给她,卖票员给了我一张4元的车票和1圆找头。星期六早晨的道路出奇的通畅车子飞快的在美丽而宽敞的马路上飞奔,不一会就到了下一站。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坐错车了,我急忙告诉卖票员问她能不能退票,她说不行。我本来想下去算了,后来想想条条大路通罗马嘛,将计就计坐了下去。

这样一来我将比原来多开接近一倍的路程。我后来想了想,与其后悔叹气不如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下。于是我就怀着崇高的心情,带着欣赏者的眼光,在这2007年的最后一个月的月初的早晨,观赏了一下我们美丽的上海美丽的浦江美丽的黄陂路美丽的地铁一号线,还有那美丽的修路工人和清洁工人。 看到这么多的“美丽”,我的心情也变得“美丽”了,“美丽”的事情都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了。

瞧瞧,路边种满了美丽的绿化,空气里弥漫着美丽的灰尘,美丽的“拖拉机牌”汽车跌跌撞撞的在公交车边飞驰而过,在接二连三的美丽后,我终于在只迟到二十几分钟的情况下到达了目的地。当我迈着美丽的脚步走下美丽的“压缩饼干牌”公交车,我发现我吸进去的空气顿时也变得美丽起来。 我走到美丽的红绿灯边上,等待着过路的指示,因为一路熏陶着美丽,所以今天特意做一回美丽的文明人。虽然今天车辆的稀少程度,足以让我迈着美丽的步伐大摇大摆的穿红灯,但我还是等到了美丽的绿色通行信号才走了过去。

初冬的早晨是贼冷贼冷且忒冷忒冷的,想必很多祖国的花朵们正躲在美丽的“大花园牌”棉被下,做着美丽的春秋大梦。虽然门外北风呼啸着发出美丽的声响,但这声音犹如美丽的摇篮曲一般,让半梦半醒的花朵们,再次陷入了美丽的梦乡。睡吧,美丽的花朵美丽的未来们。

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天确实冷了

对于天气预报里的温度预测我向来不是很看重,因为那只是几个数字从XX度到XY度,我很难从这几个数字上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直到我热的大汗淋漓冷得手脚冰凉,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气候的多变和四季的交替。要说四季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温度,从炎热渐渐过渡到寒冷再从寒冷回升到炎热。

说到寒冷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冬天,那段时间由于疏于防范手脚都被冻伤了,随着天气的转暖更是痒痛难当,那滋味确实不好受。冬天别的都好,冷的也干净利落一个字——清爽,唯独容易被冻伤是一大缺陷。与此相比夏天道是不会被冻伤,但是整天大汗淋漓的也很不好受。一冬一夏一冷一热两个极端虽然畅快却都存在不足,那么剩下的起过渡作用的春秋两季倒是很适合人类生存了。

四季分明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比如热带冬季就不冷北极的夏季也不热。记得有一年冬天是在广东过的,广东的冬季道也不是一点不冷,只是那种冷空气来的快去的也快,温度基本不会降到零下。很多广东的朋友从来就没有身临雪境过,所以常常问我:你们那下雪天都跑到外面去玩吗?是啊,满天飞雪银妆素裹的景象是那样的美妙,完全可以与晨晚时分的沙漠相媲美。

可惜的是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上海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那种童年记忆里的大雪天了。想真正的感受一下大雪就非要往北跑,在零下十几度到几十度的酷冷下领略这难得的美景。江南的雪即使在过去能下的时候也并不会大,正是在这种不大的雪中文人们品出了江南那如诗的意境。

前段时间还一直在想这天怎么还不冷呢,今天总算感受到了能使手脚冰凉的寒意,不愧是北风不愧是冷空气。今年要吸取去年的教训,绝不能再让手脚被冻伤了,说着容易其实冻伤难免。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大批判”的延续

在《借我一生》中有这么一段:“解放初期斗争最卖力的人,反右斗争中被抓住了把柄;反右斗争的积极分子,在‘文革’中又成了黑党委的爪牙;‘文革’中反对造反的,很快被批判为反对革命路线;支持造反的,工宣队一来又成了五一六分子……闹来闹去,活像一个轮盘转,全都成了牺牲品。只有一帮特殊人物一直活跃,那就是永远在揭发,永远在批判的人。”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在这个社会上总是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总喜欢不停的揭发别人批判别人。

在文革这个鼓励揭发的年代里,这部分人终于成为了主角,他们那张“打小报告面孔”更是清晰的显露无疑。这帮人并不是文革制造出来的,自从有了打小报告的地方以后他们就一并出现了。这种揭发行径也许是人性的一个阴暗面,平时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一旦被激发出来那么就会出现一连串的“揭发批判连锁反应”。

为什么说是连锁反应呢?因为纯粹的揭发是达不到这帮揭发者们的目的的,要想达到目的那就需要一种更切实的行为——大批判,其实他们揭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整一整那个被揭发的人,可能是由于个人恩怨也可能是嫉妒心使然。在文革时期这种揭发成了保全自己的一种方法,那帮苟且偷生之辈为了自己连最好的朋友和自己的亲人都要陷害,真是丑恶龌龊的很。文革时的批判除了自保之外也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泄。因为不少造反者都是一些被压迫被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受到社会的冷落和迫害心理变得扭曲,最终他们将这种怨愤回报给了社会。

如果说文革时期的揭发和大批判是为了自保为了发泄的话,那么现在出现的一批用各种手段批判、污蔑、诽谤他人的行为又算什么呢?这难道是“文革遗风”吗?我看没那么简单,不能仅仅用“遗风”两字来轻易掩盖掉一些更隐秘的问题。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种发泄,因为被他们污蔑诽谤的人大多已功成名就,他们为了引来一些关注的目光,所以就恶毒的用起了大批判伎俩。

这帮家伙写大批判文章时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无限上纲,把原本无关紧要的只言片语说成是反动言论汉奸行径,总之什么严重就说什么非要把人搞得名誉扫地不可。他们的外表永远是大义凛然的,内心却是异常的龌龊。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发泄,但这种发泄是如此的肮脏,以致于失去了被人们唾弃的资格。

这种“大批判”行为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存在下去,它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丝邪恶,它将随着嫉妒和积愤而突然爆发势不可挡。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再过若干年

人的各方面都是会随时间而改变的,从一个彼岸渡向另一个彼岸,同时也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转而走向衰老。有时候觉得普遍的平庸现象是由于新老交替不济造成的,关键是中间层出了问题。幼者正因为其幼而对比较深沉精致的东西十分不解,不解便会觉得无趣所以便很难成为经典文化的支持者推崇者。老者虽然阅历深厚,对过去的一些经典的著作也是感悟颇深,照理说应该完全胜任这支持者和推崇者的责任,但毕竟创新能力大打折扣且影响力也渐弱了,所以新的经典文化也不能过多的指望他们了。

我们唯独可以指望的就是中间这一块,他们已然成熟且创作能力正旺,本来他们理所当然的能够支撑下中国文化这一重担,但可惜的是他们比较愿意去迎合幼者的阅读需求。也许这并不是他们所情愿的,而是受束于自己的创作能力的无奈之举。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如此平庸呢?或许这是由于他们的经历太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人能够写出堪称经典的著作。又或者他们觉得经典的著作读之过于沉重,所以也就不愿意再让自己的文字继续沉重下去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必竟吸引读者才是硬道理嘛。

如此看来,这种整体的平庸现象,不仅是由于创作者的能力有限,而且还跟时代的大背景和读者的文化欣赏能力有关。我相信只要这三条不改变,那么再过几年几十年这种平庸的东西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在平庸的时代里,文化也将是平庸的。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骑牛人



新浪把骑牛事件推向高潮,随之引起一部分“爱国人士”再次热血沸腾。据说这次骑的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华尔街的牛,如此一来骑牛事件似乎成了国际事件。国内一些媒体开始大作文章,说什么“
美国纽约市公园与休闲部门,他们主管社区事务,明确表示纽约五城区内1600座纪念物严禁攀爬,包括华尔街的公牛。”以及“一些网友纷纷指责这些中国人素质差,败类,无耻,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让外国人看不起,等等等等。”;还有些声音说“老外可以骑,我们凭什么不能骑”“那些辱骂同胞,妄自菲薄,时时刻刻担心惹‘洋大人’生气,害怕让‘洋大人’不爽,更恐惧被‘洋大人’看不起的中国人,才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败类。他们是新时代的洋奴,是习惯跪着仰视洋人的垃圾,在外国人的面前,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奴才,而同时他们更是瞧不起同胞的假洋鬼子。

其实我觉得骑牛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评论的必要。现今的我们多少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了,在十几年前我们可能会因为骑了外国人的牛而不知所措忐忑不安,但在今天还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有点迂腐了。有些喜欢较真的人又要问了,从客观角度讲骑牛的行为到底文不文明?那我告诉你,从官方角度看的确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以“不文明”为理由禁止你们骑它。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骑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加扯不到素质的层面上去,如果你硬要我给个明了的回答,那我只能这么说:骑牛很文明很进步,不但骑去了迂腐骑走了封建,而且骑出了中国人的气魄。

在这次“爱国者”们的热血沸腾和口水唾沫满天飞的事件中,中国人要面子装崇高的本性再次显露无疑。中国游人骑了外国人的牛怎么了?丢了你们这帮“文明人”的脸了?最后,我很慷慨的送你们一句话:你们真虚伪的可以啊!

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牛博醒了

今天看到牛博首页上出现了如下公告:

“到昨天为止,牛博网已经被关掉整整一个月了(我们在两个多星期前上交了有关部门要求的所有材料,但拿到正式的icp证看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一个日PV达到了六十万,并且已经有了少量的商业广告的网站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今天我们不得不提前开放了原计划针对海外用户提供服务的分站“牛博国际”(此站稍后会改成多国语言版本)来应急。

这个设在海外的牛博国际暂时关闭全部的评论功能(留言只能被作者本人在登录状态下看到),暂时也不能提供自己注册开博客的功能,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请谅解。

原来在牛博网上开博客的用户们的文章,在我们的服务器上全都留有备份,稍后牛博国内站拿到icp证之后会全部恢复,请大家放心。

“非电子公告牌性质”的牛博国际分站地址是:http://www.bullogger.com
2007.11.20”


牛博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并不会伤其分毫,反而使牛博逐渐变成了另一种值得铭记的东西,一种信仰,一种象征着自由象征着不屈的信仰。

2007年10月29日星期一

从精选和全集谈到怀旧

以前看书有个习惯,每当看完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后,总是希望把这位作者所有其他的文章都找来看看。后来渐渐发现,全集并不是我想要的,我真正想要的只是一本不错的精选集。一位作者,特别是那些创作了大量的短篇作品的作者,我们需要的只是读一本他的精选集,就足够领略到那位作者的出众才华了。多数时候全集只是为研究该作者的那些人准备的,全集中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并不关心也没什么精彩可言的。

这很像人的一生,你在这辈子里可能做了很多事,但所有这些事中真正有价值的,值得别人记住的,也许只有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件。但是就这么几件事把你的一生都概括了,你活着的大部分价值就存在于这么几件事上。当然如果你是生活的大师,你这辈子可能会有更多的事被人们记住,可惜大多数人都不是大师。正如大多数人无法成为文学大师一样,大多数人同样也不能成为生活的大师。

全集的存在除了为研究的人准备的之外,就是为狂热崇拜者们准备的。最典型的就是在流行音乐的世界里,有不少歌迷会将某一位歌手或者某一个乐队的所有专辑,一一的收集起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他们的偶像实实在在的充满了他们整颗崇拜的心。有时候这种收集也是为了一种怀念,不仅是对这些歌手的怀念,也是对这些歌曲伴随我们走过的这些岁月的回忆。

大部分人都是有一颗怀旧的心,如果一个人将过去的一些都用现在的一些进行覆盖,那么他永远只能虚无缥缈的活着。当他在离开这个世界的前一秒钟,他会觉得他从来没有在这个世界里生活过,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虽然“是非成败转头空”,但我们还是可以将这些事“都付笑谈中”的嘛。

可能有些人会将怀旧误读成守旧,其实这跟守旧并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怀旧只是对过去的一种追忆,并不是想要把过去的一切强行的保留下来。怀旧不但不是守旧,而且我发现很多善于怀旧的人比一些不善于怀旧的人活得更时尚。

让我们再次回忆起,那些文字,那些音乐,那些电影,那些已离开乐坛的乐团,还有那些早已离我们的远去的漫漫岁月和陪伴我们走过那段岁月的每一个人。

2007年10月25日星期四

在牛博的这半年

我写博客将近一年,用牛博也快半年了,要说对牛博一点感情没有那是假话。在前段时间,也曾担心过牛博会在某一天醒来后突然无法访问,这一天确实来了,来得悄无声息。我原本觉得GFW对牛博视而不见很不正常,现在总算正常了。发现网上不少牛博的忠实粉丝,纷纷发帖对牛博进行声援,看了几条感觉似乎有些悲壮的味道。想必老罗看了一定会对你们说:牛博不需要声援(老罗从来都是如此的剽悍)!

仔细想想,声援也许只能是徒劳的。因为我们的声音实在是太没有分量了,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反而把周围的气氛搞得跟四面楚歌一样,实在是很不可取的。

现在的言论自由程度比起改革开放之前,已经算是很自由了。但我们似乎对这种有限度的自由始终无法满足。那么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自由呢?是不是一种无约束状态,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造谣就造谣,想骂谁就骂谁?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们所需要的言论自由并不是无限度的自由,我们只是希望在谈论到一些敏感问题的时候,当权者不要过于跟我们较真。因为显然我们的谈论都没有违法,违法了自然会有法律来进行制约,也不用劳您的大驾了。

我想管理层为什么会对现今的网络界如此的担忧,这很可能跟各种法律没有及时跟上有关,或者现有法律还不够完善。如果没有十分有效的法律,对各种的自由进行有效的约束,这种法律空白状态他们是万万不能容忍的。所以现在他们只能用这种不太高明的逐一封杀的方法,来让局面尽可能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但不管怎么说,我总觉得这种封网的做法,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在闭关锁国的时候是把一切国外的东西都关在国门之外,最后怎么样呢?这可能说的严重了一点。但至少我觉得封网的做法跟以前大量禁止出版某些书的做法,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我想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该知道的,即便想不明白只消看看历史书,也该是很明了的。

很明显封网的确存在很多不妥的地方,这封也不能作为一种长久的办法,就这么一直封下去的。有人担心牛博如果就这么被封死了怎么办?我只能跟你这么说:牛博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最后,真心的希望牛博能够早日恢复正常。

2007年10月23日星期二

文艺界低俗化的原因

刚才在新浪上看到一篇《中国音协越“阎肃”就越大尾巴狼》,主要是针对中国音协抵制网络歌曲一事。作者似乎对这种排斥“低俗音乐”的做法很不满,他在文中说道“我不认为《老鼠爱大米》是经典作品,但这并不等于我就会认为凡和徐沛东、阎肃、谷建芬路子不符的作品就是低俗恶劣,更不等于因为世界上存在着高雅音乐就不准我去消费低端音乐……”

现在不论是音乐也好文学也罢,都有向平民低俗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否定这些音乐和文作品的存在价值,但是却没必要去提倡人们创作这类作品。因为它们本身就很低俗,要是数量再一多,那它们就跟垃圾没什么区别了。

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这是由于创作门槛的降低造成的。就像一个公司招工一样,如果它要求本科以上的才能来应聘,那么前来应聘的人的总体层次就在本科以上;如果它没有文凭限制,那么就连没读过书的人也会来应聘,这样整体的层次水平就会降低,来的人也是鱼龙混杂。音乐文学也是一个道理,以前想要出一本书出一张音乐专辑要求是很严格的,因此出来的书和音乐CD总体的质量都很有保证,很多经典的东西就是在这样的严要求下产生的。现在创作的门槛低了,或者说发表作品更方便了,所以很多在以前那种要求下无法发表的作品,现在也出现在了台面上。正因为这样,当今的文艺界才会如此良莠不齐。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再次提高创作门槛,但这似乎在网络时代行不通。看来只有等全民的整体创作能力提高,这种低俗的状态才能有所缓解。


(再说点关于牛博的事:牛博网已经有几天上不去了。现在网上主要有两种传闻:一种说是被黑了,还有就是说被和谐了。我觉得多半是被和谐了,因为如果是被黑的话,应该有备份,恢复起来也是很快的事,而现在却始终不见有恢复正常的迹象。这是很强硬的也是没得商量的,他说今天要封你,你就过不到明天,看来我们只能另谋新地了。)

2007年10月22日星期一

读《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余秋雨

刚才在看一个网友博客的时候,发现有余秋雨老师的链接,想来好久没去看他的博客了就点进去看了看。

发现两篇很有意味的文字:
秋雨录·灾难的脚印:《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二)
在这平庸的年代,有谁能享受千军万马向自己奔来的荣耀?
千军万马不可能让一个人受伤。找不到方向的队伍呼喊着一个人的名字胡乱冲撞。
这种呼喊,不管开始是不是捉拿声,到最后,必然成为欢呼声。他们把他拥戴成了坐标。
——《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秋雨录·灾难的脚印:《在中山大学的演讲》(三)
  坊间有“余古之争”、“余金之争”、“二余之争”、“三余之争”……据说其中一“余”指的是我,而我却不知道有这种争论,甚至不知道争论的对方是谁。
  当一个碗要冒充两个碗相撞,它必须先要把自己敲碎。为了引人注意,它要敲得很响,因此碎得彻底。
  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只见眼前一片瓦砾。
——《在中山大学的演讲》


上面那个“秋雨录”是凤凰卫视的一个节目,在一些视频播客网站看过一些,很不错。于是就到百度上去搜了一下,好不容易找到了高雄中山大学演讲 这篇文字,这是百度贴吧的。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里面有很多地方说得很到位。当然这篇文章跟上面那个“秋雨录”没有很直接的联系,因为一个是一档节目,另一个是一篇演讲稿。不过这篇文字却是很值得一看。

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余秋雨老师对读书的看法,可以说他把读书的乐趣的妙处说的相当透彻,即便你曾经不怎么喜欢读书,或者对如何更好的读书有些困惑,想必这篇文章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和借鉴。

文中说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一个人如果在青年时期就开始平庸,那麼今後要 摆脱平庸就十分困难。

何谓平庸?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麼也不缺少,只是无 感於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涵意的丰富。而他们失 去的这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因此平庸的队伍总是相当庞 大。黄山谷说过:「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 语言无味。」这就是平庸的写照。黄山谷认为要摆脱平庸,就要「用古今浇灌」。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 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著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 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 功於阅读。”

这只是前面的一小段,类似的对读书的精妙论述在文中比比皆是,如果你是喜爱读书的人此文会引起你的共鸣。余秋雨老师对于读书确实有很独到的见解,实在是很见功底啊。

2007年10月21日星期日

和谐的社会

几天不写博客,发现牛博上不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和谐”掉了。值得一提的是牛博虽然上不去了,但是Blogspot.com却又偷偷的解封了,这样也好,总比两个都封的强。其实很多人写博客只是为了向别人抒发一下自己的想法,仅此而已,因此大可不必把问题的严重性提升到和不和谐的层面。只要了解一点历史的都知道,一个想说话的人即使在全面禁言的时期,还是会忍不住说上几句的,所以封和禁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那么在被封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呢?就拿Blogspot.com说吧,我们在被封的时候可以用抓虾进行订阅,或者干脆找个免费空间把这个博客里的东西传上去,用另外一个免费二级域名进行访问。不过这样有一个缺点就是访问量上不去,成不了气候。当然如果你有时间,有能力,可以直接注册一个独立域名租一个服务器,开个人博客得了。不过这也会被封的,如果你严重破坏了和谐社会的美好形象,那这就没办法了只好接着换域名吧。

我觉得一般人,你就注册个博客写写可以了,没必要跟真的一样去弄个服务器一本正经的写博客。为什么呢,因为那样做可比随手注册个帐号抓起键盘就写麻烦多了,何必呢?当然如果你铁了心了,就要搞个独立的博客玩玩,那也可以。但是要想整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博客来,光独立还不行,还需要不断的创新,至少要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还有就是所有在我们伟大的祖国里写博客的,不论是独立的博客,还是注册的博客,要想没人找你麻烦,务必记住这条“潜原则”:不要破坏和谐社会的良好形象。不过我始终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这个“和谐社会”竟然能够被一部分所谓的不和谐的博客作者们,轻易的破坏掉;难道这“和谐社会”的良好形象,也是这样被另一部分和谐的博客作者们树立起来的吗?

既然“和谐社会”如此脆弱,那我们还是当心点吧,搞不好哪天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结果把这个“和谐社会”给摔坏了,那岂不是成了罪大恶极之人了?

2007年10月9日星期二

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先走者吃亏!

上海市杨浦区辽阳路段拆迁现场

上图转自:
敏思博客

2007年10月8日星期一

这样的回复很“不争气”

父女博客的作者陈大记者,为什么回国没待多久就会发现“中国人不争气”?我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是不可能接触到这么多“不争气”的中国人的。想必主要的接触应该就在网上,就在他的博客的评论中。

现在的一部分网民真是越来越忙了,忙得只剩下看一眼题目的时间了。比如:看到《你是傻逼》立马就怒火中烧,觉得这篇文章不用看,肯定是骂他如何如何傻逼的;看到《动物园》就觉得这文章一定是写一个傻逼如何参观一个动物园的。正是这样的评论,把我们的素质低和不争气的“劣根”,暴露在了我们伟大的海龟派爱国大记者陈强同志眼前,陈大记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所以大家以后回复的时候,能不能先把文章看完,如果全看明白了就回复,如果还有没看懂的地方就不要轻易回复,只有这样做我们的回复才会变得争气。再有就是,我们的回复能不能“语气友善且条理清晰”一些,这样才会显得咱中国人是有素质的,才不愧于光荣的五千年文明史。

等到什么时候连陈大记者都说咱中国人有素质了争气了,那时候我们才算是真正的争气了有素质了。

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开空车就罚款

现在堵车问题正随着道路修复工程和道路拓宽工程的遍地开花,很有愈演愈烈的势头。但我总是觉得如果不修路,这堵车问题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修路只是让堵车问题更加突出了而已。

最近发现,一个人开一辆车上路是造成堵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你们想一下,这本来可以坐四个人的车子就只坐这么一人,中国人口又多,这样不就等于让一亿人口占四亿人的位置吗?这是严重的资源浪费,照这样下去再宽敞的马路也会被挤得水泄不通,何况城市本来就没多大地?

我琢磨着,以后是不是该立个法,看见空着的车就罚款,比如:一个能坐8人的车只坐了2个人,6个空位每空位罚款100元,也就是600元。当然你也可以放宽松一点,比如能坐4个人的车,只要坐了3个就不用罚款等等。

这样以后在马路上就再也看不到空车了,就算没人坐为了不罚钱,找也要找个人坐边上。这不但能缓解堵车的问题,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能降低空气污染,而且对共创和谐社会也大有好处。

当标语口号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采取点强制措施。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

审查吸烟镜头了要

据说广电总局要求加强审查影视剧中吸烟镜头,恐怕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看到如此有创意的审查制度,对吸烟镜头进行审查。这做法很可笑,就如同:一个小孩有随手乱丢垃圾的习惯,你就把他双手捆起来;一个酒徒有嗜酒的习惯,你就把所以与酒有关的东西都从他生活环境中抹去一样。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新上海滩》里没有一个吸烟镜头,甚至所有的影视剧里都没有吸烟镜头,观众们会有什么反应?那是不是意味着吸烟人数将会大幅度下降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在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人在吸烟,而且很可能这个审查制度就是在烟雾缭绕中产生的。

电影是生活的再现,我不相信如果生活中吸烟人数少了,电影里吸烟镜头还会如此之多。真正使青少年模仿吸烟的,是生活这部演不完“电视剧”,而不是那些电视剧。如果你们在制定审查制度的时候就是吸着烟的,那这套审查制度又能有什么说服力呢?

所以一切还是要从生活实际中抓起,不要搞这套表面的东西,否则不但可笑,而且意义也不会大的。

2007年10月3日星期三

内心矛盾的珊瑚虫支持者们

大部分用过QQ的人,应该都知道“珊瑚虫”这种去除腾讯广告的改版QQ。在这里我从两个方面:一方面觉得珊瑚虫做得有些不妥,一方面又支持珊瑚虫,来分析一下这一部分珊瑚虫支持者们的矛盾心理。

我们说一个软件厂商的收入来源,特别是一些提供免费使用软件的厂商,他们的收入大部分是来源于广告以及提供的一些特别服务。那么“珊瑚虫”如果屏蔽了腾讯的广告,也就等于让阻碍了腾讯的财路,这显然从道义上讲也是不对的,更何况是违法的。

断了腾讯一点财路也就算了,自己老实点呀。他却不是这样,不但断了别人的财路,自己还从中谋利,那就很不应该了,这不明白着抢腾讯的钱吗?这样一来腾讯哪肯饶了你呢?任何一个软件,包括外挂、盗版、改版,都是需要通过获利来养活自己的,所以“珊瑚虫”即使以前纯粹是为方便用户并没有从中获利,但是要想维持生计,最后总是要寻求利益了。这对腾讯来说是不能容忍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珊瑚虫”是摆明了是在抢腾讯的钱,这点我想只要不是盲目的珊瑚虫支持者都会反对的,至少会觉得“珊瑚虫”是有些不对。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我发觉我们的民众太喜欢反抗了,特别是喜欢对心目中“强者”进行反抗,对自认为的“弱者”进行无条件援助,这大概是从革命时期遗留下来的吧。在这里“珊瑚虫”作者就成了这种“弱者”,而腾讯就成了理所当然的财多势大的“强者”。因此很多“珊瑚虫”支持者之所以仍然继续支持着“珊瑚虫”,这种“锄强扶弱”的心理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这种“锄强扶弱”心理外,还有就是对“弱者”的同情,不论“弱者”是对是错,总喜欢用同情“弱者”来显示自己的崇高。

除了这些外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他们确实在“珊瑚虫”上受到过好处,也就是一段时间里“珊瑚虫”确实有效的屏蔽了腾讯烦人的广告,并提供像IP地理位置显示这样腾讯没有的诸如此类的一些功能。

如此看来,“珊瑚虫”的支持者们,又是本着锄强扶弱、同情弱者的精神,以及对曾使自己受过益的人的一点点感谢之情,所以继续支持着“珊瑚虫”,却不论它是对是错。这好像又显得有点盲目了。

分析完之后,你是不是对:为什么明知“珊瑚虫”是犯法的,还会有一些人一如既往的支持着“珊瑚虫”,有所了解呢?

2007年10月2日星期二

较你妈X真!

前面说过写博客的人多了,就产生了“沙发族”这么一个副产品来,或者既写博客又做“沙发族”。当然沙发族不一定只会写沙发两字,从广义上说沙发族是所有看别人博客并回帖的人的总称(穿马甲的也算)。其实这一族人也算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也没什么不好的,没有了这些看客估计很多热血博人都将失去写博客的乐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虽然他们都是沙发族,但若要细分还是能分出个ABCD…类来。

今天就说这么一类,这类人似乎有超人的记忆力,而且特喜欢跟人较真,很有一点掉进黄河淹不死的感觉。具体怎样我们看一段这类人的言论就知道了,这里称他们为“较真型沙发”。

事体是这样的一天赵二突然文思泉涌,于是随手摸了个键盘就敲打上了,好家伙不一会功夫一篇署名为赵二狗的文学作品就诞生了。写完之后赵二愁上了,他心想:向报社投稿吧,现在这些个傻X编辑肯定觉得我写的文章,没达到恶搞的理想程度,而且很不和谐,准是要被他们退回来。真苦恼着呢,突然抬头一看一张XX的博客映入眼帘,大笑一声说:“妈的,找到了!瞧我笨的,投稿那是七八十年代的事。如今还投什么搞啊,弄个博客直接往上一发不就全解决了,还不用看编辑的眼色。多好的事啊。”

二话没说就在白读上输入了“博客网站”四个字,一按搜索,嘿真快黑,成千上万条记录都出现在他眼前。他随手点了第一条叫什么猩狼博客网的。进去注册了个帐号,马上就把刚写的那篇大作发了上去。发出去之后,像往常一样刷新着页面,但刷了N次之后还是没看见他文章的影子。他那个急啊,不停嘀咕着:您好歹给个回复,能发就发不能发就拉倒吧,德性连屁都不放一个真够那什么的。

不知道又过了多久,赵二醒来又不很自信的刷新了一次网页,嘿上去了黑,看把赵二高兴的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的。点开一看,上面有十几条沙发们的评论了已经,其中一条就是“较真型沙发”写的:“你这文章我好像哪里见过……哦对了,就是XX博客上写的。你说你抄人XX的文章也可以,但好歹也注明个转贴出处不是,你说像你现在这样不声不响的就抄来了多卑鄙多不要脸啊。”

赵二愣了半晌,难道我博客看多了,不小心把人文章一字不漏了默了出来?!再一想不对啊,我明明是自己写的原创啊,怎么就成了抄袭?于是他这样回道:“难道我现在的写作水平跟XX一个风格,都可以以假乱真了?”没过多久就看到“较真型沙发”也回了一条:“你他妈,抄的就抄的吧,还硬要说是自己写的,真是太不要脸了。你这文章不但在XX博客上有,就是XX在《XYZ》这本书里也写过的,告诉你别以为我没看过。放心吧,你承认是抄XX的我想他是不会怪你的。”

这次赵二看完再没有回复了,他想:也许很多东西都给从古自今的那些文人墨客写尽了吧。再过上几百年,也许那些作者只能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抄袭了吧。有很多东西在经过了几百几千年后,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包括一些曾经的陋习,现在依然存在,这样怎么可能不出现重复呢?就像“较真型沙发”的回复,也许在不久前另一个“较真型沙发”也写过类似的话,这世界真复杂,又真简单。

2007年10月1日星期一

照常升起的太阳

《太阳照常升起》看完了,因为找到了下载。这个“廉价的时代”让不少网民养成了享用免费资源的习惯,当然能免费谁愿意去花钱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辛辛苦苦花钱拍个片子也不容易,希望离电影院近的朋友们,还是去电影院看这样比较厚道。

怎么说呢,之前在早已在网上看到许多“影评家”的高论,觉得很不过瘾,因为总觉得他们没说到点子上。有些只对影片的技术面说得头头是道,什么色彩啊,结构啊,直到看完了我还不知道他对影片内容有什么观点。我觉得影评最主要的是对影片的内容进行分析,而不是过多的谈论技术面的问题。

姜文的这部电影,单就内容来说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我相信只要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或了解过那个时代的人都能多多少少看懂个大概,除非你的思维还很幼稚。那是一个人们的思想观念还不是很开放的时代,跟如今的异常开放却是有鲜明的反差。

这部电影的背景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是当时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二是当时人们对性的看法。在那个时代不少人是为活着而生活,不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多少有些贫乏。同时性在那个时代还是个很私有的东西,人们的性观念是受到压抑的,但有一点是和现在一样的,就是他们的性需求。这就形成了一种内心火热而外面受压抑的畸形状态,因此在那个时代发生很多离奇的事也在情理之中。

《太阳照常升起》可以说是那个时代里一部分人生活的写照,粗一看你会觉得有些离奇,但仔细一想在那样的时代里发生这样的事也是很正常的。对于这部影片具体的剧情我就不说了,因为我又不是“影评家”,所以我只是粗略的谈一下自己观看后很抽象一点感受。

不过个人觉得这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很深刻,很值得“过来人”细细的回味一番。

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看完美国和中国之后呢?

父女专栏-大小眼看美国(父女博客:父陈强,持中国记者证,从业20载,遍访中华大地包括台港澳,涉足10多个国家,现任美国某大学访问学者。女陈韵正,在中国上到小学5年级,2006年初随父母到美国,现是Lange中学6年级学生。号称是用:两代人不同的视角看美国。 )

他写的一篇《回国后,我怎么反而不习惯了?
》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应。在他的博客中有很多对中美两国之间生活差异的描述和比较的文章。 特别是在他的这篇“回国后”中,写到很多当前中国社会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写得很好都是事实。这些问题别说是一个先从中国到美国住上几年,然后再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号称“海龟”的人会感到不适应,就连我们这些一直生活在国内的人也是一肚子不满意没地方发泄。

有一篇写到美国很多公共设施都是免费提供的,包括上学都是免费的,而且“不仅美国公民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连我们这些临时居住的‘老外’,甚至非法入境的学龄子女也一视同仁”。这和他们的高税收很有关系,他们本来收入就高,交的税据说是收入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象这是一笔多大的数目。如此一来在社会福利各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这就叫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还有一篇是写中国人到美国生活的头几年是如何的不方便,有一肚子苦水要述说。是的,不仅中国人到美国生活会觉得不方便,其他国家的人到中国来生活也一样,甚至连在美国生活了几年的中国人,回国后也会觉得不方便。其实“一个人不论在哪个国度或地方,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活得开心,就算呆对地方了。”,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不论在哪只要活得开心就行,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好的事呢?

前面说的都是我觉得不错的一方面,但是另一些方面我不是很赞同。一个中国人到美国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且能在回国后对两国的生活差异进行比较可以,而且能让不少人了解一下美国的情况。但是如果随着不断比较,渐渐的比较出怎么中国人就那么不如美国人来,这就有点“海不归”的味道了。

没错,我们是有很多地方跟发达国家有差距,我们也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在逐渐融入世界的同时,努力的改变着自己。虽然在改变过程种仍然会犯错,但是我们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向丑陋的方向发展。所以正如我们不应该对一个正在努力改变错误的人不停的批评一样,我们应该更多的去鼓励他们的做法,并对他们的改变做出适当的赞赏和认可(美国的教育观念也这么认为来着)。绝不是像《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这样继续责责不休,虽然是转来的文章。

我说这些,不是在袒护什么,我只是觉得对中国人缺点的评论太多了,而对人们做出的改变的赞扬和鼓励太少了。请问没有适当的赞扬和鼓励,改正错误的动力何在?

2007年9月28日星期五

腐败->廉洁


为了防止有人看不明白,特别注释一下,注释的内容为:没这么容易。

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

从古典到通俗

了解西方音乐史的都知道,音乐最早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后来发展到了古典时代,又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终于从古典时代走到了如今的通俗时代。关于音乐史的细节,我在这就不多说了,因为这不是在写书,所以没必要让大家像读一本书一样看我的博客(我很不赞赏长篇头的博客风格)。这里主要讨论一下,这种演变的合理性和原因,思考一下将来的音乐将会怎样发展?

那么我觉得从经典走到今天的通俗化平民化,这一发展过程是跟历史的发展改变和社会体制的不断改变分不开的。只要去了解一下音乐史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那时音乐和宗教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正是由于宗教本身的严肃性神圣性,使得这些音乐的格调,也变得很高雅很庄严。这是一方面原因,除了宗教的影响外还有社会制度的方面的影响。那时大部分音乐都是给王室享用的,而平民中虽然也有音乐但是不成气候也不专业,所以那些王室音乐就成了那个时代的音乐。

随着帝国制度的废除,封建思想体制的推翻,以及宗教影响力的减弱,再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音乐创作者们在创作题材构思上的束缚也逐渐淡化,甚至变得非常自由,再加上人们对平民通俗音乐的需求随生活水平日益增强。这些要素就促成了通俗音乐时代的到来,可见这样的发展是有其合理性的。

为什么古典音乐不能成为当今音乐的主旋律呢?因为在我看来古典音乐从来没有正真的被大多数人理解过,因为它太深奥了,大多数人对它的欣赏只停留在感觉好听的层面,而要深入理解欣赏那真不是大多数平民能做的事。既然这样那为什么古典音乐在音乐界还能统治几百年呢?那是因为那时人们对宗教非常虔诚人数也非常多,而那些音乐又是用来为圣经之类的宗教书籍进行配乐的,那么这些音乐自然会被大部分人接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他们不是因为理解了而去听,是因为他们虔诚于宗教而去听。

到了现在宗教不再是社会活动的主旋律,这时人们就显露出本来的喜好,就是说他们更愿意去听一些比较通俗,比较容易理解,比较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这也就是一种流行音乐产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为大众们不喜欢音乐不懂得欣赏,是因为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太深奥难懂。

即使这样,当流行通俗音乐到来之后,那些古典的音乐还是并存的,只是不再是主导音乐风格了。就是说,在群众中有一部分生活水平比较好的人,他们非常愿意花时间去学习一些音乐欣赏知识,去品位古典音乐大师们的作品,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生活享受,当然不是大部分人都能实现的。

但是,如果古典音乐知识的普及工作做到位,那么也会使得一部分通俗音乐的支持者,也来欣赏一下古典音乐,这对个人修养气质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大部分人既能欣赏古典音乐,又不舍弃通俗音乐,那是一个古典和通俗融合的时代。

就目前而言,通俗音乐、文学和其他艺术越来越有全面平民化的倾向。我想正如经典达到顶峰后逐渐走向通俗一样,通俗走到顶峰必然会再次让经典崛起,不过我觉得最终很可能是以古典和通俗的融合告终,而后又趋于平静。

音乐是美妙的,不论是通俗的还是古典的(特别是古典音乐),一个人如果从没听过古典音乐,那么对于他的一生来说是多大的缺憾啊。古典音乐很抽象很美,即便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说都一样。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还是那个月亮

现在的节日太多太频繁了,过着过着就觉得,过不过都差不多没什么意思。

任何东西只要一多就会变得没意思,价值贬低成为廉价品。信息廉价了,大学生廉价了,专家廉价了,节日也逐渐的失去了它本该具有的浓浓的喜庆气氛。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是在爷爷家过的,大人们说说笑笑到了很晚,总算可以回家了。我太困了不想走路,父亲就把我背在背上往家走,我趴他宽大的背脊上特舒服。我悠闲的眯着眼睛望着夜空里那轮淡黄清透的月亮,惊奇的发现原来月亮也会动,而且好像是在跟我一起走的呢,心里甭提多高兴了。那样的中秋一生中能有几次?

如今却是这样的: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饼还是那个月饼。一年到头节日不断,想什么时候过就什么时候过,你完全有条件天天过节。过完中秋又是国庆,怎么总是觉得五一才刚过没多久呢,唉这日子过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节日也变得索然无味了。

一样的月亮一样的月光,却少了一点节日的味道,这可真有些遗憾。只发觉孩子们还是那样的快乐,这么晚还跑出去看月亮,也许在孩子们心中节日永远都是节日,也永远充满了快乐。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西游记插曲——儿时最美的记忆

敢问路在何方

曲:许镜清
词:阎肃
唱:蒋大为 / 张暴默


歌词: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天竺少女

曲:许镜清
词:阎肃
唱:李玲玉



本曲为第24集《天竺收玉兔》插曲
歌词:噢……沙里瓦,噢……嗬!……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圆圆的明月,明月,是那潺潺的山泉。我像那戴着露珠的花瓣,甜甜地把你依恋。噢……沙里瓦,噢……嗬!……是谁送你来到我身边,是那璀璨的星光,星光,是那明媚的蓝天。我愿用那充满着纯情的心愿,深深地把你爱恋。噢……沙里瓦……


晴空月儿明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迟重瑞(唐僧)
叶矛



本曲为第18集《扫塔辨奇冤》插曲
歌词:乌云压顶夜森森,塔铃响声声。夜色昏暗灯不明,知是宝塔第几层。一片禅心悲众僧,师徒扫塔情殷殷。驱散妖雾乾坤净,换来晴空月儿明。


五百年桑田沧海

作词:阎肃
作曲:许镜清
唱: 郁钧剑


本曲为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歌词:五百年桑田沧海,顽石也长满青苔,长满青苔。只一颗心儿未死,向往着逍遥自在。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冰雪覆盖,依然是志向不改,依然是信念不衰。蹉跎了岁月,激荡着情怀,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相见难别亦难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吴静


本曲为第16集《趣经女儿国》插曲
歌词:相见难,别亦难,怎诉这胸中语万千。我柔情万种,他去志更坚,只怨今生无缘。道不尽声声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间事常难遂人愿,且看明月又有几回圆。远去矣,远去矣,从今后梦萦魂牵


何必西天万里遥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吴静


本曲为第19集《误入小雷音》插曲
歌词: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头春意闹。芍药婀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润红姿娇,雨润红姿娇。香茶一盏迎君到,星儿摇摇,云儿飘飘,何必西天万里遥,欢乐就在今朝,欢乐就在今宵。


青青菩提树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李静娴
本曲为第25集《波生极乐天》插曲
歌词:青青菩提树,宝象庄严处,经过多少岁月,依然苍翠如故。仰参菩提树,遥望故乡路,几多朝朝暮暮,漫漫云烟无数。历经坎坷终无悔,未教年华虚度。咦……噢……面对大千世界,功过从何数,愿此身化作菩提,护众生光照千古。


吹不散这点点愁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郁钧剑
本曲为第10集《三打白骨精》插曲
歌词:就这样蓦然分手,就这样一去不回头。临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头。啊,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风吹不散这点点愁。


他多想是棵小草(又名:被贬五行山)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丁小青



本曲原为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歌词:他多想是棵小草,染绿那荒郊野外。他多想是只飞雁,闯翻那滔滔云海。哪怕是野火焚烧,哪怕是雷轰电打,也落个逍遥自在,也落个欢心爽快。蹉跎了岁月,伤透了情怀,为什么,为什么,偏有这样的安排?

无底船歌
词:阎肃
曲:许镜清
唱:叶矛
本曲为第25集《波生极乐天》插曲
歌词:莫看滔滔碧波,有船就能渡河,莫看船儿无底。有心就能渡河。


女儿情

词:杨洁
曲:许镜清
唱:吴静


本曲为第16集《趣经女儿国》插曲
歌词: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只愿天长地久,与我意中人儿紧相随。爱恋伊,爱恋伊,愿今生常相随


走啊走

作词:阎肃
作曲:许镜清
唱:周立夫/李静娴
本曲为第4集《困囚五行山》插曲
歌词: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走啊走,走啊走,依依离别家乡柳。披星戴月食风饮露,苦海无边甘承受,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走啊走,走啊走。

取经归来


词:戴英禄
曲:许镜清
唱:蒋大为
本曲为第25集《波生极乐天》插曲
歌词:一年年含辛茹苦经冬夏,几万里风霜雨雪处处家。取来了真经,回返我华夏。鬓添白发,减损韶华,战胜了八十一难心不老,赢得了世代传颂是酬答。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休夸说妖魔鬼怪全打怕,莫提起险山恶水都平踏。又一条征程,正摆在脚下。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要把这真理妙谛播天下,要让我九州处处披锦霞。人生总有限,功业总无涯。


大圣歌

作词:阎肃
作曲:许镜清
演唱:胡寅寅


本曲为第3集《大圣闹天宫》插曲
歌词:哈……腾云驾雾,追风逐电,一个跟头,十万八千。火眼金睛,铜头铁肩,威风凛凛,大圣齐天。说什么,艰险磨难, 怕什么,鬼怪神仙, 扯开如意金箍棒,打它个地覆天也翻! 强者为尊应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 一腔热血一身胆,不知退后总向前。

生无名本无姓(原名:齐天大圣孙悟空)
词:付林、晓岭
曲:许镜清
唱:王小清
原唱:黄小群 注:本歌词采用电视剧播出版本
本曲原为第3集《大圣闹天宫》插曲
歌词:生无名,本无姓,天造地就有精灵,有精灵。来无影,去无踪,千锤百炼见真功,见真功。闯东海,闹龙宫,鬼神惧,天地惊。身披旋风,火眼金睛,齐天大圣孙悟空。


风雨行路难

曲:许镜清


歌曲介绍:本曲是男女声混合唱,首先以木鱼声开曲,再是大提琴主奏,是上乘作品。


西游记序曲

作曲:许镜清
本曲为25集电视剧《西游记》开头音乐
歌曲简介:这首是女声合唱曲,出现在西游记开头部分。开头由管乐奏起,加上电子配乐,古筝,琵琶等乐器合奏。是上乘之作!


逍遥自在的孙大圣

词:不详
曲:许镜清
唱:张许


本曲的伴奏音乐为第3集《大圣闹天宫》插曲
歌词:齐天大圣就是我,就是我,无拘无束无烦恼,自由自在多快活,天不怕来地不怕,嘿……谁想逍遥自在(嘿)就学我。齐天大圣就是我,就是我,无拘无束无烦恼,自由自在多快活,齐天大圣就是我,嘿……就是我,哈哈………


转自:宇宙尘埃

恶搞起源

什么是恶搞?恶搞的意思很丰富,有恶作剧的意思。我这里所说的恶搞意思是这样的:把原本很合理很美很流畅很完整的东西(总之是常规意义上的好东西),用夸张的手法搞的不合理不美不流畅不完整(总之是糟蹋了),这就是恶搞。

在现实生活中,这类的恶搞我们能时常能看到,而且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潮流。那么这种被不少人推崇的行为方式,是否有其合理性呢?这种恶搞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觉得这些恶搞者一开始是一两个,这时候还是合理的算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到了后来有很多人纯粹的跟风了,觉得很有意思很刺激很好玩,这时候就不太合适了。

那么为什么恶搞在如今会这么流行呢?那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恶搞者,他们充其量只能玩玩恶搞。比如恶搞音乐,把一首不错的歌曲进行胡乱翻唱,以寻求反常带来的听觉刺激。其实这些人,你让他正正经经去搞音乐他们根本就不行,因为他们没能力搞真正的音乐,只能胡乱的搞一搞以丑取胜以烂取胜。恶搞能够得到一批人的追捧和跟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使得那些没能力又想娱乐大众的人,有了一个合理有效的舞台,他们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娱乐价值。

真正有本事的人,用不着靠恶搞来达到娱乐的效果,你见过某某著名歌唱家恶搞翻唱歌曲吗?当然我以前也说过,恶搞要搞得有意义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像周星驰这样的恶搞就很有意义。其实这种说法不准确,我觉得一旦当恶搞有了意义有了价值之后,它就不能称之为恶搞了,那可以算作是一种幽默的讽刺才华。但很显然,这种有价值的“恶搞”并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这只属于少数有这方面才华的人,所以一般人还是不要恶搞为好。

既然我们的恶搞是没意义没价值的,那我们怎么办才好呢?一句话:踏踏实实的去做好一件事,这才是正道。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从车上惊闻说起

新浪上一文《谁在给李宇春的公众形象抹黑?》, 这让我记起了不久前一次公交车上的惊闻。那天我坐车去办事,在中途上来三个50岁左右的“少女”,那说话的声音别提了太那个什么了。本来我只要听到那种声调就知道她们有多“少女”,结果她们又正好走到离我不远的一个位置婀娜的站立着,所以她们的谈话声到现在也隐约可闻。

X“少女”:Y姐,最近看了好男儿没有,那XX得了第一名,他歌唱的太好了。
Y“少女”:X妹啊,我觉得还是超女唱的好听,比赛那是我都给YY发了N条短信投票。
Z“少女”:哟,两位大姐啊,我觉得还是咱春春歌唱得最好,人也好,喜欢死了我都。
……(这三“少女”真够时尚的,估计她们全家都很时尚。)

张老师在大作中提到“中国文化一向缺乏公共讨论、民意调查的传统,就连收视率,都有人按照黑箱操作的传统企图造假。”“她是观众用大拇指选出来的……”很有一点愤愤不平的样子。最后还说一句“因此我想对李宇春说,穿你自己的裤子,让别人去掀裙子吧。”,一看就知道在您总监下的湖南卫士也不是什么好鸟。

别在群众的眼前立牌坊,是的民意调查可以作假,你们“大拇指族”就全是大众的意愿,就没有水分?瞧瞧,一“少女”都能发N条短信,能不代表大众的意愿吗,太代表了,这代表可代大了。还有些米粉面条什么的,这真是够民意的,也不排除有“沙发族”参与其中,那就更没话说了。

“‘2007中国演艺名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就是最近的一例。让我大吃一惊的是,李宇春居然垫底!”是够吃惊的,别说你吃惊,就连米粉面条们也吃惊啊,敢情同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场合差距咋就那么大呢?原来米粉面条们,虽然支持李宇春,但他们也支持其他非平民明星,当把这两者放到一起之后,他们还是会放弃前者选择后者。所以要知道米粉面条不是独占性的,有时候他们并靠不住,除非你真有实力超过非平民明星,否则你会经常吃惊的。

我发觉大多数人对自己不太了解的人,都不会有太多的好感。而如果你去深入的了解一个你曾经厌恶的人之后,你对自己的偏见看法略有改变,甚至成为好感。李宇春我不太了解,想必从本质来说是个不错的人,但是张老师您也没有必要怒火中烧吧。你们湖南卫视和民意调查也是半斤八两的,有什么好生气的呢,总不能说民意调查就是假的,你们超女大拇指发短信集团就是货真价实的。

还是那句话,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实人。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台风 暴雨堵车积水

新华网上海9月17日电(李荣 章震宇)今年第13号台风“韦帕”目前正在向浙江沿海逼近,预计18日夜里起可能会对上海产生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台风影响。上海17日连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全力防御台风“韦帕”。

现在感觉风道是没想象中的那么大,只是雨量比较大。

如此一来出现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堵车,一个是路面积水。上海市区一些道路还有一些是老路,所以现在的市建工作主要是为世博修路开道,地铁也一条条的多起来了。这些老路一遇到暴雨就肯定积水,这些问题想必在世博之能得到解决。

地铁到底能不能缓解上下班高峰堵车的问题,我觉得就目前来说,堵车的地方还是在堵着并没有什么明显改变。姑且认为这是人们还不适应,从公交路线换坐地铁,这些问题想必在世博之前也能得到解决。

如果上面两个问题到了2010世博时还没有很好解决,那么只能祈祷在世博期间不要刮台风,也不要下暴雨,否则是很容易“泡汤”的。对于堵车问题有两种解决方法,一种是和北京一样玩玩“单双号”;还有一种就是上海常用的部分地段实行交通管制,比如从几号几点开始某一路段不允许公交车以外的其他车辆通过。

还没写完就听到了风刮过的声音,看来确实有台风,大家还是小心一点好。

2007年9月16日星期日

怀旧篇之广东情节

由于家里工作调动原因,我小学有三年是在广东度过的。那时候虽然还不是很懂事,但从那时起一听到有人说粤语特别是听到粤语歌曲,我就兴奋异常很有好感。也不知道中国有多少像我这样的有深厚广东情节的非广东人士,也许这些感觉是我与生俱来的吧。

那么广东的一切在我心中到底是怎样的呢?我现在仔细想来,“广东”在我心里也许是一种类似于“精神支柱”一样的东西。我从中感受到了一些不屈不挠顽强生存下去的东西,那是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它让我觉得在任何的环境下人都应该坚强的生存下去。这些感觉在BEYOUND的歌曲中特别明显,所以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喜欢听BEYOUND的歌。

广东的流动人口的数量也非常多,这些人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背井离乡出来打工。20世纪90年代开始到广东打工的做法已经非常普遍,这其中有不少人在广东站稳了脚跟,自己做起了老板。而广东的本土人有很多人也在打工。广东原本并不富裕,但是这众多的打工者让广东逐渐富起来了,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不过广东也不是什么都好,最主要的问题是那里治安还是有点差,流动人口多地方大也确实不太容易管好,这一点还是需要逐步完善的。再有就是车子不太守规矩,在上海是车让着人,到广东非人让车不可,我这才知道原来车还可以横着开。最后广东和上海的最大的区别是,在上海走到大街上满眼都是商店,而广东则满眼都是工厂和作坊。

前年放假的时候又到广东住了两个月,更强烈的感受到了广东的变化,可以说是:条条马路都平坦。马路多了宽了高架也起来了,但愿广东一切也越来越好了,真了不起。


广东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两个字——不屈,广东真是一个需要用一生去感悟的城市。

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防空警报试鸣

刚听到防空警报的声音,据说9月15日上海部分区县在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我当出什么事了呢。说真的这警报不是很响亮,由于最近附近老是有警车、消防车、救护车拉响喇叭开来开去,所以一开始我还以为又是一辆消防车开过呢。如果哪天打战了也这声音,我肯定会像平常一样的出门上路。后来发觉这声音没有忽远忽近,才觉得是不是防空警报,上网一查原来是防空警报试鸣。

我觉得这次试鸣的意义,不在于吓一吓我们,而在于居安思危的良好状态。让居民们感受一下战争时的紧张气氛很有意义。

……

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反复无常和小人

昨天下午发现blogspot.com似乎可以访问了,但也没抱有太大希望,因为我已经多次领教过那帮孙子的德行。不出所料,今天早上再次陷入封锁中。如此反复无常,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小人”这个词来。不多说了,更确切的说是我没心情说他们。

说到“小人”让我想起了一句文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据说这句话还很有歧义,说什么小人是指,与君子对立的那个小人呢,还是指小孩子呢。我觉得搞出这种歧义的家伙,不是标新立异就是傻X。因为这是很简单的一句话,能想出什么岐义。卑鄙小人和女人是两个不同类型的群体,孔子没必要把他们放一起,否则孔子就有性别歧视倾向。那么他就不是君子,是什么呢,他总不会自己骂自己小人吧。

所以很明显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女人和小孩难养。我相信这种解释,对于已成家立业的男人们来说都能很好的理解吧。看问题有时候没必要那么复杂,把原本简单的事想出个歧义来,多自讨苦吃啊。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沙发”正传

邻居小H是个彻头彻尾的沙发族。那天我正在享受周末美好的午觉时间,突然门铃叮叮当当的响了,开门一看一个黑不溜秋的影子出现在眼前。

“哟,小H是什么事把您给劳驾来了?”我半梦半醒问他。
“我……没什么大事,这不,我家电脑坏了上不去网,想借你电脑用一下。”他用打字般的速度说到,还用手不停笔划着。
我打着哈欠对他吩咐道:“书房在那边,电脑自己开,进来吧。我再去睡会。”

一觉醒来之后,大概睡了2个多钟头。走到客厅一望,那家伙一个人做电脑前一动不动的。呦,这可怜的孩子着魔了,我心里嘀咕着。我走过去看了看,屏幕上面好像是某“著名”艺人XX的博客。

“你这是在……”我还没问完,他万分沮丧的自言自语道:“怎么还不发呢,怎么还不发呢?”“喂,你在等什么人吗?”我用足够引起他注意的音量,对他问道。

他先是一惊,接着回头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再转向屏幕说:“我在等XX发文章,我好跟贴啊。”说着他熟练的刷新了一次网页,当页面再此出现的时候,他突然异常兴奋的叫了起来:“发了,发了!我终于等到了……”边说边点开那个帖子,在回复框中打入“沙发”两个字,然后迅速了按下发表按钮。接着又刷新了那个网页,点开那个帖子,看到自己的“沙发”结结实实的排在了回复的第一条,顿时脸上充满了如释重负的表情。这一连串举动,差点没把我吓出个三长两短来。我才知道原来判若两人的感觉,也能在瞬间产生。

我才恍然大悟,XX们天文数字般的访问量,“沙发族”们真是功不可没啊。

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

轮台客打扫战场之《罗永浩又输了》

07.09.11, 轮台客《罗永浩又输了》
07.09.09, 柯南《罗老板的御笔》
07.09.06, NOC《似乎没必要专门给老罗存个照》
07.09.05, 柯南《夸富宴效应》(附方舟子按)
07.08.19, steven《我在牛博网的遭遇》
07.06.28, 阴宇彤《关于文风——阅读方舟子、李敖的文字,以及老罗的非典型“强悍”有感》
07.06.25, 阿木《关于老谭的《文科傻妞你别喊冤》》
07.06.23, 老谭《文科傻妞你别喊冤》
07.06.22, 老谭《方舟子是真男人》
……
07.06.08, 方舟子《让人情世故很强智和高能的罗永浩想个明白》
07.06.08, 木筏子《喜看老方出牛博》
07.06.08, 阿KEN《罗老板的“市恩”情结》
07.06.08, bluesea《罗永浩错在哪里》
07.06.06, 方舟子《关于“吉林延边的精神病患者”》
07.06.06, 无名《关于刷屏的神经病患者》

新语丝我观察你们很久了,最近发现有得寸进尺胡搅蛮缠之势,所以忍不住来发个言。以前一直以为柯南就是那个经常在别人文章后面写“沙发”的那个家伙,难道现在也改行开始“创作”了?方舟子也是,轮台客对他的介绍是这样的“方舟子——新语丝社长,科普作家,以科技打假名声鹊起(声名狼籍?)”。以前觉得方舟子还是个“舟子”,现在“舟子”变大船了?

轮台客是谁?从他写的东西来看,估计他和柯南一样是“沙发族的改行先驱”。从他大作中引用的内容来看,此人阅历相当深厚,基本上把老罗团队和方舟子团队的来龙去脉看尽了。而且似乎很能够在两军开战的时候躲在石头背后,等到打完仗了则开始“打扫‘战场’”。这类人永远标榜自己是最清醒的,别人都在打仗都很冲动都很糊涂。相信轮老师永远不会死在战场上,因为他死了就没人打扫战场了。

看来方舟子团队的确人才辈出,别说人才了就连“沙发族”都请来了能不人才辈出吗?虽然表面上是针对老罗的,但是他对牛博的不屑之情也清晰可见,谁让他是科普作家打假专家呢(还是那句话咱中国别的不多,专家多。)?本来我们大可以静观其论,让他们自生自灭的,但是在得寸进尺面前声明一下观点还是必须的。

说穿了,你方舟子现在走到马路上,人看都不会看你一眼(以前或许还有人忍不住回头看一看专家长什么模样),不信你到大街上试试。

“上海土著”为什么骂你?

上海土著凭什么骂人“群猪”?

好久没看搜狐了,今天一看就看到上面一篇文章,一看就知道这人“挺受伤”的。作者在大作中多次提到“上海土著”,可见其很有历史功底,思考问题很深入。大作开头就做了如下结论:“再次感受到上海土著根深蒂固的小市民性,以及刻薄、狭隘、无知的嘴脸。”,这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总结能力。

先说说“上海土著”是怎么回事,上海一直都是一个移民城市,真正的上海本土人特别是浦西的本土人(浦东除外),已经很少了。你能在马路上碰到一个上海土著,你就可以去买彩票了,一等奖就是你的。还要告诉你一点,真正的上海土著我见过,他们现在大多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到现在一直都是很有涵养的人,怎么可能跟你群来猪去的呢?

显然你的土著理论不成立。那么你说的那些骂人的土著到底是什么人呢?我可以大胆的告诉你,他们虽然满口流利甚至地道的上海话,当你翻开他们的户口本看他们祖籍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现原来他们是你的老乡。话又说回来,我不敢保证所有上海人都是文明人,但是上海移民太多远远超过本土人口数目,你能保证他们都比本土人文明吗?

再看看你总结的六条。你提到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对没错,你应该认可上海人中有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那么也就是说上海人的整体素质,就代表了来到上海的那些人的素质,因为你也说了上海是中国人的上海。

对于为什么那些“上海土著”(他们大多不是真土著)要骂你们“群猪”、“外地人”,那你们肯定有不对的地方。上海那么多外国人他们也算“外地人”,为什么没见到有人骂他们,因为他们大部分素质都很好。

上海一部分市民确实有刻薄、狭隘、无知的时候,这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那只能说明和你打交道的上海人素质都不怎么高。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和高素质的上海人打过交道,就把矛头指向所有上海居民。

在说问题的时候先要思考清楚,否则不但假“上海土著”要骂你,真上海土著也要说你。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到底该不该做好人?

以下标题转自天涯社区:
新京报:《有人摔倒,你扶不扶?》
大河报:《法院判决依据是法理还是常理?》
新快报:《帮人反被法院判赔4万?》
云南日报:《武断的“常理”让人胆战心惊》
齐鲁晚报:《法律不能逼人当“小人”》
南方日报:《司法判决应当依据什么常理?》
潇湘晨报:《公众表达:法官的“情理”和“常理”很可怕》
河南商报:《判决书讲法理而非常理》
羊城晚报:《见人跌倒你别扶?》
钱江晚报:《拍"案"惊奇:良知的证明还是阿Q的逻辑》
金陵晚报:《输了官司彭宇哭了 法院一审判决认定非见义勇为》
东南快报:《男子扶起摔倒老太反被告》
东方今报:《搀扶摔伤老人反被诬告索赔 法院判他赔偿45876元》
北京青年报:《彭宇一审败诉与可疑的自由心证 》
海峡都市报:《老妇摔倒 你还敢不敢扶?》
南方都市报 :《彭宇: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


昨天晚上给周曙光发了一份邮件,问他最近在忙什么,早上他回信说:他准备采访彭宇。我说:我会一直支持他的。像这样的事不能让它成为惯例,成为不做好人的借口,否则世界将失去爱。

彭宇为什么那么受关注,因为中国不只一个“彭宇”,类似彭宇的事早已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反映出的一个问题是:如果好人得不到好报,那我们还该不该做好人?我觉得如果我们人人都觉得好人做不得,我们都不愿去帮助别人的话,整个社会将失去人性的关爱,这样的社会不适合人类生存。

可见这种想法一旦成为惯例,对我们大家来说都不好。一个本来能够被救活的人因为没人救助死去了,谁能保证一生中绝对不会遇到这种需要帮助的情况呢?所以我们要支持多做好人好事,要严厉的惩治那些利用并陷害“中国的彭宇们”的人。

记得去年我写过一篇关于一个大学生在公交车上斗匪徒,而旁边乘客熟视无睹的事,我觉得这太不应该了。现在又来了个彭宇,我觉得一定要让好人得到应有的评价、支持和赞赏。

希望大家都支持一下彭宇,让“彭宇事件”燃起中国人火热的助人之心。绝不能让“彭宇”就这么败诉了,否则总有一天我们会举步为艰,连问路都没一个人回答。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90后里程碑式的一代

先说点题外话。最近发现新浪聪明多了,连“缅怀”都拿来炒作了。下面回到本题上来。

80后和90后是很不同的两代人,他们之间的差距比70后80后之间的还要大。因为90年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时代,加上了信息时代的到来,这使得90后在思想观念上更加的先进,更加的开放,更加能和国际接轨。我觉得90后是里程碑似的一代,他们具备了信息时代应该具备的大部分能力和特性。正因为90后是里程碑式的一代,所以就连最近的80后有时候都很难真正理解他们这一代,别说60、70后们了。这一点我作为80末深有体会。

新浪里的一些“前辈们”,分别用大哥大叔大爷的身份对这新的一代人谈了自己的看法,其实他们所做的只是瞎子摸象式的描述,有些更是不着边际。90后们承载了太多的东西,有历史的也有国外的,要把这一代人详细的描画出来估计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办到。

总的来说,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太多的东西,所以他们的内心很复杂,知道的太多也就会产生太多的疑问,也许他们会有些迷茫吧。但有时他们又是冷静的,是因为思考需要冷静的状态,也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时候他们会很叛逆,因为他们在被当作小孩看的时候,已经渐渐的树立起了自己的是非观审美观,这时他们已不是天真的孩子。

对于90后可说的太多,因为在这一代人身上具备了太多不同以往的特性,我们需要不断的深入的挖掘才能窥其一二。每一代人的发展都是和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息息相关的,只要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合理的正确的,那么这一代人的所有特性也都将是合理正确的。

我代90后在这说一句:大哥、大叔、大爷们,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理解,而不是误解。狭义常规的思维模式和评判标准,并不适合我们。

2007年8月28日星期二

城市最美在深夜

生活在一个城市里,人们永远是忙忙碌碌的,是为了谋生也为了能更好的享受生活。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才会发现原来城市在离开了喧嚣和忙碌之后是那么的美。夜把真实还给了城市,就像一个浓妆艳抹的女士卸去了装束,那样的美是如此的无暇,让你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那是真的。

一个人站在窗台,望着街边星星点点的路灯,不愿意说一句话。白天人海人山的街道,在这时仿佛进入了梦乡,偶尔走过的一两个行人,也是悄悄地悄悄地生怕将它吵醒了。周围的一切仿佛都沉沉的睡去,一切都是那样的安静。我隐约听见了它们的呼吸和心跳,我们可爱的城市充满了活力,这也许是夜赋予的吧。头上的天空是深邃的蓝,偶尔有一架飞机,一闪一闪的掠过头顶,很像一只迷失方向的萤火虫。这夜真的很美,越是美的东西就越无法形容,只能用心去聆听去感觉。

城市的夜跟乡村的夜又有一些不同,它的夜是喧嚣了一天之后的安静,这种喧闹和宁静产生的反差将这种美升华了,非同凡响。有时候太美的事物,常常会让人感到一些惆怅,美到了极致也许会有些凄凉。生活太不可思议了,总是让美好的事物来的如此突然如此出乎意料。

看着这一切,我没有一丝睡意,真希望一直这样下去,直到几年几十年几百年都无声无息的流逝过去。

2007年8月27日星期一

好样的“东方小神鹿”!!

8月26日晨6时,8岁海南女孩张惠敏在54岁的父亲张健民的陪同下跑进北京。她7月3日从海南三亚跑步出发,途经海南、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用55天时间跑了近3558公里。这么长的距离,对于一个专业运动员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这么一个小女孩呢。

就这样一件事,在网上就引起了不少的争议,有人说这位父亲在虐待儿童。从古至今凡是能取得大成功的人,他们为取得成功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们一般人所无法想象也无法承受的。所以我们不能用对待一般事物的标准,去衡量这些超常行为。

我觉得这种狭义的思维方式很有问题,如果我们一看到超常的举动就大呼:这怎么行呢?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做这事呢?那么我们就永远都别想进步了,因为进步是建立在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基础上的,而这些突破又很容易让一些人吃惊,让一些人大呼小叫。在历史上有不少准备超越的想法,就在人们的惊讶、不理解、大呼小叫和无知的阻挠下,被残酷的抹杀了。

新浪一位网友写的很好,我们能不能给“东方小神鹿”张慧敏和她的父亲多一些理解?我们能不能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呢?可以说没有这样一个父亲,我们今天很多家长就不会想象到,一个这么小的孩子也能够超越常人,跑完这不可思议的3500多公里路。

我们不妨为她加油,为她喝彩!给她更多的支持、理解和鼓励!

2007年8月25日星期六

新京报是如此保卫中国制造的!

新京报:保卫中国制造是一场持久战

“第三,市场上仍然存在对假冒伪劣产品的购买需求。”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一些大城市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广大中西部地区还十分落后,这些地区的民众还很难承担优质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因此,在我国就普遍存在明知产品质量不太好,为了省钱也购买。”

本来我以为这篇文章应该很有战斗力,觉得MADE IN CHINA这个招牌有希望平反了,觉得你新京报是条汉子敢跟洋鬼子打持久战了。一看我才知道,原来您是在打自己耳刮子呐。

什么叫对假冒伪劣产品仍有购买需求?什么叫明知产品质量不太好为了省钱也购买?用您这逻辑,我们那些制假造假商还有理可依了,还光明正大了。也难怪那些老外都排斥我们中国制造的东西,敢情我们对假货还支持有据了。

您说的没错,我们对假货的确还存在着一定需求量,但您也不能用这种理由这种逻辑来为中国制造辩护啊。老外一看跟他们同伴说:嘿,你们瞧瞧,他们丫的制假造假还如此理直气壮了,这叫我们怎么能放心的买他们的东西呢?

想不出好的理由来辩护,您就甭辩护,像现在这样作出自己打自己嘴巴的事,那真是丢人丢到家了。我真搞不懂了,新浪的编辑们都干什么吃的,怎么只看标题不看文啊,像这样的文章还真敢往上登。

新京报今天您总算让我长见识了。

2007年8月24日星期五

社会失去了感恩的心

湖北5名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被取消资格

以专为民工打官司而出名的重庆律师周立太在其博客上写了一篇博文《又有一群“狗日”的跑了》,用极端的字眼辱骂自己曾帮助过的农民工,指责讨薪成功后很多农民工立刻开溜,全然不理律师费一事。

上面两篇文章给我们出了这么一个题:受到帮助后是否应该感谢帮助你的人?我觉得应该感谢,只要不是侮辱性的施舍。知恩图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想想,当你处于困境无法自救的时候,一个旁人伸出援手拉了你一把,救了你一命,你难道不应该向他表示感谢吗?

有人要问了:你这题目不对啊,明明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受助的人不知道感谢,怎么能说社会都失去了感恩的心呢?我也看到很多网友都在恶狠狠的批评这些大学生和农民工不知道感恩。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你就会明白,如果大多数受到帮助的人都不愿说谢谢了,那么这就很能说明社会中大多数人都开始对受助还要感谢陌生了。那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些弱势群体呢?那是因为很多不懂感恩的人,都不太需要受到帮助,也就是说他们都不属于弱势群体。

懂得感恩是一种社会风气,如果社会都不注重感恩不倡导知恩图报的行为,那么我们凭什么还要强求弱势群体这么做呢?我觉得正是那些娇生惯养,整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又不懂得感恩的朋友们,带坏了我们的弱势群体。我就纳闷了,你们还好意思去评论他们不知恩图报?

可能我的说法有点偏激,但是感恩是种社会风气,是要靠我们每一个人去实践去倡导的。我不相信如果我们大家都知道感恩提倡感恩,弱势群体们还会连句谢谢都不舍得说吗?

2007年8月23日星期四

我们这专家最多

看到一段博文:“现在的‘年轻人’,你们都在崇拜什么?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说,你们就是盲目崇拜。天天盯着类似‘好男儿’、‘超女’等的,你们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值得你们去为他们这么‘卖命’?论人品,论能力,轮艺德,论社会贡献……也许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个别电视台,通信公司和某些个人赢得了很高的利益,而收刮得就是你们这些一厢情愿的人。”这样说很不好嘛,这些“超人”都是“专家”们选出来的,怎么会没人品没能力呢?还有我发现,我们的国学大师最近也多了起来,而且还来势汹汹,大有一举光复5000年国学精华的势头。

眼看着专家如同免费商品似的,一大群一大群的冒出来。我就愁上了,明天出门万一走了神,不小心踩死俩“专家”咋办?

说来也奇怪,别国的专家大都老老实实的搞科研,就算要发表意见也是一篇篇的专业论文学术报告什么的。我们的这些“专家”,怎么都跑出来家长里短来了,难道都忙完了闲着没事跑出来娱乐娱乐?

我看未必,如今一夜间冒出这么多“专家”,估计这都是一夜成名惹得祸。这些人成名的目的和超女超男们不一样,他们主要是为了争取发言权。因为在如今这个信息无比廉价的时代,只有戴上专家这顶帽子,才能拥有至高无上的发言权,而且即使说错了也能用这光灿灿的头衔镇一镇。

这些“专家”还有个爱好,就喜欢挑人毛病,愣是把一个错别字从一大篇文章中找出来。找出来还不算,还要从方方面面来解释怎么个不对法,也不知道曾经有多少本字典就这样“惨死”在他的手上。


以后老外如果问我们:中国什么最多?我们可以骄傲的告诉他:我们这专家最多。

2007年8月22日星期三

潜规则制约着我们

“……许多人可能还不大清楚演艺圈的潜规则,其实不止演艺圈,还有体育圈、政府圈。。。几乎每个圈子都存在着这类潜规则,例如最近山西的黑砖窑童工奴役事件就是这类潜规则暴露的典型尖锐案例。要说到互联网,当然也不例外,圈外的人也许还不熟悉,但是圈内的人却对潜规则推崇备至。

互联网的潜规则就是不能破坏和谐社会大好前景,不管是个人还是媒体,不管是blog还是论坛,只有出现令和谐社会难堪的污点就会被坚决清除掉。安 替的blog曾经关一个开一个,开一个关一个,最后没脾气的消失在blog圈,后来越来越多的blogger都经历了这样的事件后,也逐渐向和谐的怀抱扑去;中国曾经还打算立法限制媒体报导突发事件,虽然最近被删除,但是媒体和网站都很遵守这个规则,许多新闻报导过一两天就出现找不到页面的提示;连不做恶的Google在中国也知道这个潜规则,当特定关键字搜索时就出现找不到服务器的提示;Google都如此,那就更不用说雅虎、MSN都配合和谐社会提供不和谐证据的丑恶了。

相信写blog的不少人在各大BSP都有无故被删的情况,据说在搜狐,哪个博客作者没有被删帖,说明这个作者不合格,每星期要是没有被删除了一篇两篇日志的,作者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最后只能逃跑了事。连有点特立独行的zuola在blog被长城拒绝之后,也只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没敢说二话。……”

上文转自风言疯语之IT罗盘

还能说什么,没什么好说的。

2007年8月21日星期二

廉价的生命

闾丘的博客上看到一篇名为《面对天灾,我们可以做的很多》的文章 ,文中提到香港的自然灾害预警机制。我一直认为香港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也比其他的城市要高。而且有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比较人性化的东西,在香港都有不错的体现,相比之下内地做的就有些差距了。只要我们去认真了解一下,就会发现在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发达的国家,他们政府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也越是看重。

廉价这个词经常是和数量多联系在一起的,由于人口多难道生命也会变得廉价?确实。中国的劳动力是比较廉价的,不过更加不幸的是一些劳动者的生命也被廉价化了。在一个人性化的社会里,生命是绝不能被廉价化的。劳动力被廉价化是因为我们人多没有办法,但是生命是绝对不可以被廉价化的,因为我们都是人。

为了使每个居民的生命都受到应有的保障,我们的政府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这当然需要很多的财力和物力,也不是一两天就能保障起来的。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像发达国家学习,生命有保障才不会显得廉价。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把最好的保障先给予最需要保障的人。

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

性观念不需要统一

性这个问题在中国一向都很敏感,围绕着这个问题也展开了不少的讨论,但正反双方似乎始终水火不容。有些人认为性是一种邪恶的事物应该严厉打压,而另一些人却觉得我们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需要加大普及的力度。个人觉得对于这些事不妨顺其自然,没必要坚决抵制,也不提倡大张旗鼓的无限制开放。

这种中立的方式很好很符合自然法则,因为如果严厉打压势必造成畸形发展,而如果过度开放又会有很多人由于无法接受而日夜烦恼。在一个和谐社会里,每个人都有权力在不干涉他人生活的情况下,决定自己该怎么生活。如果把一个不愿意过度开放的人,放在一个过度开放的环境中,那么这人肯定无法像其他人一样正常的生活下去。

对于性取向的问题,同性或是异性恋都是可以的。可能有人会觉得同性恋是违反自然规律大逆不道的事,这就太小看自然法则了。在我看来自然法则绝不会让同性恋的比率大大超过异性恋,因为这会威胁到人类这一物种的存亡。既然这样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强行改变少数同性恋者的性取向,他们有权用他们喜欢的生活模式去生活,正如你有权用你喜欢的方式生活一样。

性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很自然的东西,就和手、脚、眼睛、鼻子、耳朵一样自然,只是我们把它特殊化了,这种特殊化又被强加到了很多人思想中。这种强加的东西是不合理的,现在应该是顺其自然的时候了。可能顺其自然对一些人来说,好像十分的可怕,因为它就如同黑暗一样不可琢磨。其实很简单,顺其自然就是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别人身上,从而对异己者大加改造。要知道这种强制行为是一种很可笑的做法,不过这样也好,从此地球将再也找不出一个不一样的人了,所有矛盾也从此烟消云散。

在自然法则里没有“强制”这个词,对性的看法更不需要统一,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观念,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脑和思想一样。

2007年8月19日星期日

网瘾不只属于青少年



现在一些家长,动不动就说自己的孩子上网成瘾了,读书都没心思了。其实网瘾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在这个时代里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都可能成瘾,就像战争时代每一个参战的士兵都有可能牺牲一样,是很普遍的事。你总不能说,年轻的战士怎么老是牺牲啊,好像老兵从来不牺牲似的。

由于网瘾本身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不能因为有成瘾的可能,就强行不让青少年接触网络,就像不能因为怕牺牲就不让年轻人去当兵一样。

还有一点误区就是,家长总是把上网和网络游戏等同看待,认为一上网孩子就只会玩游戏,一玩游戏那肯定就会上瘾,之后就会影响学习,这样上网就等价于影响学习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很可能是由于家长对网络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没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于一件事物,只有了解得比较全面之后,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对它的误解。所以家长的网络普及也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当大人们亲自体验并融入了孩子们的生活之后,才能对孩子的世界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到那时就不会再出现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这样的可笑观点了。

关心孩子,理解孩子,是每一个合格家长应尽的义务。

2007年8月18日星期六

请对已逝者给予最起码的尊重

时下网上关于鲁迅的各种议论多了起来,而且这些议论者是越议论越起劲,生怕别人不知道他头上还长着个脑袋。我要说的只有一句:请对逝者给予最基本最起码的尊重。我想没有哪个人会希望在自己死后还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的评论不休。

这些议论里面有这么两条:一、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用金庸的武侠小说替换鲁迅的小说;二、鲁迅如何看待中医的议论。

先说第一条。我个人很喜欢金庸的小说,他的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武侠小说界的一个典范。高中课本用他的文章,我当然也赞同。换下一批老的文章,换些新的作品上去也很不错,谁希望成天读一个作品。但是有一点要说清楚,不是因为这些老文章有什么本质的问题,更不是这些文字失去了学习的价值,而只是为了换些新东西进来以避免产生审美疲劳罢了。这些老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后人无法取代的,他们作品的价值也是不可磨灭的。

至于鲁迅曾今评击中医是否正确,我觉得请中医的维护者们先搞清楚,鲁迅生活在什么时候。那是20世纪初,那时的中医是什么,都是些骗钱的江湖郎中而已,鲁迅批判错了吗?现在什么都进步了,至于中医是不是也进步了我不清楚,应该是有进步的吧。当然骗人的中医现在还是有的,只是有人管了,不敢太嚣张了而已。

对鲁迅的评论还有很多,当然我希望还是少评论为好,至少在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别他妈瞎评论。您死后也找个人来对你指手画脚,您乐意啊?

对已逝的人,请给予最起码的尊重,谢谢。

母语,还病了?!

好久没有听到这两个字了,母语。既然有一些爱国人士,提出了母语病了,中文病了的这种呼吁,我不得不为我们的母语捏一把冷汗。更有甚者竟然说我们的母语已经病入膏肓,很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

我们来看看我们的母语到底是怎么病的。根据这位“评论家”的描述可知,他认为“当下的教育对外语必修的重视太莫名其妙了: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等20多年的学习中,外语是唯一始终必修、必考的课程。”,而且“眼下母语的状况,非常类似我们的传统道德:皆言其善,皆不行善。”。照这样看来,好像我们全民都在积极的学习外语,积极到几乎把自己的母语都快忘了的地步。那么真是这样吗?试问中国这十几亿人口中有多少是能说流利的外语的,又有多少在学好外语之后真正的将其用作日常交流的?

这位“评论家”还在文中引用了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他这么说的“那位法语老师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箴言如雷在耳。比照我们当下对待母语的态度,尤应前世不忘,后事之师。”。是啊,人家做了亡国奴,仍然不忘母语,我们一个泱泱大国怎么能如此冷落自己的母语呢?看来我们只能,强烈抵制使用外语,在中国的领土上都给老子说中文,不说中文拉出去枪毙。

不错,我们古老的方块文字,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组合成新的段落,组合成新文章,表达着各种各样曾经连想都想不出的意思。于是一些“爱国的评论家”也开始有些看不懂了,怎么办呢?喊啊,把看不懂的文字喊回心目中的那个“母语”状态去。多好的办法,一来不会显示出自己的老朽,二来也为自己弄来了一顶爱国人士的帽子,多好的一件事啊。

退一步说,即使用外语的人多了,人们学外语说外语的热情越来越强烈了,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啊。也不至于什么,中文病了中文死了,这么叫啊。我反道觉得中国人的外语能力很有待于提高,别到了国外把你好说成“you good”。

什么中文病了,中文死了的,都是一派胡言。自己跟不上时代就明说嘛,跑出来危言耸听寒碜不寒碜啊?

2007年8月17日星期五

草根样

明星们可以这样写博客:今天我去北京啦,明天我回上海啦,我家养猫啦,我家的猫要生啦。不但写什么都可以,而且写完之后根本不用担心点击率上不上万的问题,因为米粉汤粉们可不是吃素的,几千几万的点击量对他们来说算得了什么。几个草根朋友一看似乎略有所悟,回去也跟着上海啊北京啊猫啊狗啊的来上了。我想照这样发展下去可不行,待会一夜间满世界都成明星了多可怕,于是我开始担心起粉丝不够用的问题了。

不出所料,粉丝果然不够用了,那两个哥们眼看着自己博客的点击率整日屈指可数,开始思考起人和人差距咋就那么大的问题来了。

其实在我看来,如此的模仿大可不必,明星有明星的精彩,我们草根难道就没有自己独有的一面。想要由草根变明星,就决不能人云亦云,要亮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展示出自己存在的理由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精彩,不可能只有明星有精彩平民只能做粉丝做草根。当然,除了要有自己的个性外,还需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论有没有观众都要坚持写不停的写。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百度被你征服了Google为你疯狂了,你的日子从此好过了。

还有一点是最最重要的,叫做负责,对谁负责?别看到负责就想逃,还能对谁,对您可爱的观众呗。让别人辛辛苦苦在茫茫“草原”上寻找半天,好不容易看到个挺引人注目的链接,点进来一看都什么跟什么呀,大失所望的走了。您说您还感觉问心无愧,得意洋洋吗?不光是写博客这样,写书,做节目,拍片子都一样,能做到问心无愧那是最高境界(脸皮达到一定厚度者除外)。

这一年下来觉着草根还真不容易,写了好吧没人看,写得不好吧偶尔被人看到还要挨骂。其实草根有时是很自由的,没有压力,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反正有一句“我是草根我怕谁”为我们撑腰。而人一旦出名之后做事反而畏首畏尾的,关注的人多了指手画脚的也多了,一个字烦啊。说来也奇怪,草根们还特喜欢出名,生怕没人知道地球上还有这么颗草来着。

人就是这么矛盾,永远都无法满足,几多岁月就在这矛盾中过去了。

2007年8月16日星期四

在国内牛博算是很厚道了

国内博客我用过很多,什么新浪、搜狐、网易还有什么中国博客博客中国,大家用过都知道吧,那环境那玩意能玩吗?接着我就发现了Google的Blogger,这时候才知道什么叫自由,原来自由不只是用来说的,说得再漂亮不去实现就是吹牛B。说来也巧,那段时间好像Blogger刚被解封,正好给我赶上,总算让我自由了几个月。可是好景不长,自由的实践者终于被自由的吹鼓者强行的封杀了,这叫伪自由者的强盗行径。

言论自由在国内,不能说完全没有,比起当年张口闭口只能说什么万岁什么万万岁的时代,这已经算是很自由了。有一天,我发现罗哥开博客网站了,而且名字还特别的强劲——牛博,找来网址一登入,嘿,还真是牛了B了。也不管到底是傻B多还是牛B多,这火药味闻着舒服,其实我从小对这种气味就特别的喜爱,大概是基因遗传的结果。

说用就用,当天就从Blogger里转了几篇,自认为比较不傻B的文字过来,这就牛上了。用了几天后发现,这里的流量出奇的大,管它是真是假看着舒服就行了,瞧我多牛。如此一来,总算在国内有了个根据地,算是大大的高兴了一把。

最近看了罗哥博客上的文章,知道有些牛民们正在挑战牛博的,牛B限度。我们知道什么东西都讲究一个限度不是,何况这是在中国,在老布他们家还得有个限度呢。可以这么说牛博的言论自由限度在国内已经算是极限了。如果连这种限度您都无法满足,那您也就另谋新地去吧。

瞧瞧王朔的X岁寒,虽然没什么谱,但你至少也寒了一个不是,这还不叫自由,那您还是到自由女神屹立的地方去,或许能找回梦中的自由天堂。中国好不容易申个奥容易吗,您还傻得挺深沉的来个唱反调,谁看着谁不啐啊?

一句话:罗哥挺厚道的一个人,牛兄牛弟别再给他找麻烦了。

【我在牛博开的,请大家多多支持。
http://www.bullog.cn/blogs/LopeSun/Default.aspx

2007年8月15日星期三

关于韩寒的那本《通稿2003》

吃好晚饭闲的有点心烦,随手点开了豆瓣的页子,在一阵乱点之后一个黄底黑字的LOGO吸住了我的眼球,仔细一看是韩寒的。对于韩寒我不是很了解,以前一度将韩寒和徐静蕾混为一人,也不知道原来他是他而不是“她”。

书的开头有这样一段,让我坚持一口气读完了这100多页纸:中国的教育是比较失败的教育。而且我不觉得这样的失败可以归结在人口太多的原因上,这就完全是推卸,不知道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是不是人口太少的责任,或者美国的9·11事件的发生是否归罪于美国人口不多不少。中国这样的教育,别说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了,哪怕一个区只能生一个,我想依然是失败的。

这本书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一部分的在做和以前做过学生的人的心声。我说这本书好,不是因为它精彩的抨击了中国的教育体制,也跟泄私愤带来的快感没什么太大关系。这主要还是因为它把我多年前想说想表达,而又表达不出表达不好的那些意思和内心的疑惑,大部分都很到位的表达出来了。

想想也是曾今老师这个词,在心目中整个一权威,不仅权威而且至高无上,就差给他万万岁了。后来发现心中的权威越来越漏洞百出,越来越不堪一击,在有些方面还不如自己先进呢,原来这就是老师,老让人失望的老师。

对于作文这一“文学体裁”的评价,也相当到位,把这种应试文章的弊端说得是清清楚楚。作文就像一个戴在学生头上的文字紧箍,让他们失去了真正写作的勇气和思路。素质教育喊了千遍万遍,教育体制也一年年的改着革,到头来得到的是什么,不仍旧是一个带着一顶华丽帽子的“应试教育”吗?

还有很多问题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看完那本书你就能领神会了。

2007年8月6日星期一

革命和文艺复兴的重要性

中国的统一是用武力实现的,这种武力有个体面正义的名字叫:革命。至于革命的代价却很沉重,在这里鲜血和生命成了赌注,换来的或许只是短暂的安定和片刻的美好。一些老人们在回忆起曾经的动荡岁月时,也不免会流下几滴饱含苦楚的眼泪,他们是深知革命的意味的。

说要再次革命,我想不光老人们要反对,就连很多出生在和平年代的中青年朋友也会反对。是的,我们如今的生活环境虽不是很美好,但是与革命年代的战火硝烟相比已是十分不错的了,根本没有再次革命的必要。

但有一点是需要指出的,就是说任何一个政权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其间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较大较深层的体质性问题需要得到改变。这其实就是一种革命性的改变,这是政权健康稳固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如果长期不对其进行较大改善,那么最终将迎来人民的强制性政权体制改革行动——革命。也就是说当一个政权再也无法自我改善了,它的一些问题因长时间得不到解决而越积越多之后,那么它的命也迟早是要被革掉的。

算了,政权之事不说也罢。何况如今又是社会和谐稳定,人民衣食无忧的时代,革命是毫无立足之地的。

在我看来一样东西,不必常常有革命性改变,但若是一件事物由原本的清澈合理变成了混乱浑浊,那就非得要革它一命不可了。中国文艺就是这么一样东西,自以为在不断改变,紧跟世界潮流,大可挂上“革命”的旗帜招摇过市,实则越来越无理越来越没谱。

估计不少也对中国文艺的这种混乱也是知道的,只是一出来批评指点就被人嘲为落伍,说他跟不上时代步伐。直到现在这种无谱的文艺变得越来越“合理”,也越来越被大众相信为的确时尚了,可以说是深信不疑。

看来发起一次全球性的文艺复兴非常有必要,如此才能让世界各国的文学艺术真正的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让各国文艺再次焕发出绚丽夺目的光芒。

2007年7月28日星期六

别把炒股不当回事

经过了5.30和6.20两次回落后,想必大部分人已经对这个股市十分失望了。就在这样的时候股市在7月5日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回升,终于在7.26再创历史新高。在这样一种走势下,很多业余股民就看不懂了,时常听到有人问:这大盘到底还能不能继续上涨?还能涨多高?会不会又跌下来?

我想这次虽然又是创了历史新高,但是仍然有很多散户被套其中。这就是说大部分股票还没有回到历史高点,涨的只是一小部分。那么这一小部分股票的上涨,能拉动大盘指数再创新高,就说明这一小部分股票涨势应该比较强劲,显然是有大量资金注入。不过这样一来被套散户就不好过了,恐怕不割点肉是不行的了,因为既然套了你谁会轻易的再把你放了。

股市存在一天散户和庄家主力之间的对抗也将持续一天,这就注定了只有庄家和极小一部分散户能获利,大部分散户将会赔钱。在这里散庄之间的力量是严重失衡的,庄家拥有强大的资金足以上下股价,而散户只能顺势而为。

这种对抗是十分激烈十分残酷的,除非你足够聪明能看清主力的方向,否则败局已定毫无商量余地。炒股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更不能把它当彩票买,这是一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获利的一种高对抗游戏。所以我想很多人都赔钱的主要原因是,太不把炒股当回事了,炒股并不难难的是在股票的买卖中不断获利。

总之,炒股不是卖菜老大娘都能玩的东西。如果你什么都不懂就来炒股,那么当你钱没了的时候你一定还不知道怎么一回事,这又何必呢?

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低价品牌机,什么玩意?!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品牌电脑的广告,15寸宽频液晶电脑竟然卖到3000以下。想到很多人会因为这个价格忍不住踊跃购买一通,所以我出来为你们提个醒,至于醒不醒那就不管我的事了。

下面我来说说为什么这样的低价电脑不能买。先来看看的液晶宽屏,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你这个宽屏质量实在不敢恭维。像这样的质量走在标准边缘的液晶显示器在很多品牌电脑市场相当常见。就拿联想(Lenovo)来说,它的低价电脑的液晶显示器,确实常常会让人产生哪天会突然罢工的联想。当然还有很多品牌电脑也一样,拿来做销售亮点的大宽屏,往往都是一些廉价产品。中国商人玩中国消费者,那真是十拿九稳啊。

至于配置怎么样?我明确的告诉你,不怎么样。总之,一句话要记住:一分价钱,一分货。在如今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这句话变得更加在理了,你花一分钱基本上只能买到一分钱的货物,甚至一分都不值。正因为如此,所以贪小必然会找来大麻烦,那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买卖啊。

在眼下这种“低价”广告满天飞的时候,我只能简单的为你们提个醒,至于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你们手里。这里虽然主要针对电脑,但是其他很多商品也都半斤八两,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说一句:大家把眼睛放亮了,别给那些“低价”广告给忽悠晕了,到时候买了一堆麻烦回家懊悔莫及。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安利合法了吗?

在几年前,安利就看准了中国闲人多这一点特点,以传销这种非法的销售方式,把自己的产品逐渐打入了中国。从某一方面说我很佩服安利老总能想出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点子。

我们来看看这个传销策略到底是怎样运作的?很简单,只要你找到买我产品的人,找得越多销量越大你得到的回报就越高。同样,你找来的每一个人也可以像你一样去发展自己的销售网络,这个销售网将来发展的越大,那么这个销售网的创始人得到的奖金也会越多。我想不少朋友已经看出了,这是一个金字塔形的网络结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塔顶的那一个人。如此一来,只要你发展的销售网络下层有一个能干的人,那么你就根本不用工作却能得到比别人更高的收益,这显然不公平。这种网络发展到一定程度是会出问题的,人人都想不劳而获,谁去赚钱呢?

而他们老板呢,即不用租店面,又不用花高昂的广告费,就能把自己的产品轻松的打入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地,高实在是高啊。中国人多,想发财又不想辛苦工作的人也多,安利的这种策略当然会吸引很多的人。这些人随即就成了安利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又帮安利买卖产品,又帮安利做广告,而且是深入民众的推广。他们得到的却远比他们付出的要少,真是岂有此理。

对于传销,国家也已明令禁止了,现在聪明的安利改变了一下营销策略名,对以前的营销策略实体只做了一些号称“公平化”的改动,然后美其名曰:直销。那么它到底怎么把不合法,改成勉强合法的呢?近日无意中碰见一个“安利廉价推广员”,来到一个安利在上海众多分部中的一个,听了他们中的前辈的半堂课,再次被安利人的忽悠能力所折服。

前面说到公平化的改动到底是怎么改的能?还记得传销时的销售网模式是金字塔形的,塔顶一人不用做任何事都能得到高于下层的收入。现在改变了,就是只对由自己直接推荐的那部分人有关系,原来的金字塔形变成了无数平列的上下层关系,这样一来似乎只有不断的推广壮大才能得到可观的回报。你们想原来那些吃闲饭的高层是不是对安利公司来说很不利的,而现在这样一来安利的实际推广者人数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高了公司收益也会比以前更多了。

安利的“直销”和之前的传销有什么区别吗?除了结构的“公平化”,其本质有没有真正的改变呢?我觉得没有,虽然只是上下层才有分红关系,但是我们不妨把它看成是两层的金字塔,现在它终于原形毕露了。

所以说安利总归是安利,东西虽然还不错,但是销售方式实在是不可取啊。可想随着安利的这种家族式的游击战式的销售网络的逐渐扩大,必然对中国发展有不利影响。

2007年6月16日星期六

气候异常是必然

全球气候异常的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一些国家还出台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其实这些政策早就该出台了。天气冷热无常,夏天不热冬天不冷,这些都是气候恶化的强烈征兆。当然对于我们老百姓来说又能怎么办呢?

不知你有没有发觉,在世界万物的发展规律中都有这么一条不变法则,任何一件事物只要在变化中就不可能永远向好的方向发展,一段时间的强势之后必然会有所停怠甚至倒退。比如我们的生活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一样,自然界也不可能永远的正常和谐。没有永远的正常,也不会有永远的恶化,这可能就是一段波动,波动是必然,是人力所无法完全控制的。

我觉得气候异常是必然的,要说我们的作用,那只能算是加速了这种必然波动的到来而已。没错虽然人类是无比强大的,但是自然的法则是不可违背的,有些是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就算有人定胜天的本事也是无济于事的。

大势已定,我们只能在边上做做微观调整而已。

2007年6月5日星期二

将沉绿和土黄揉入童年的梦

这图片不是我拍的,图中的景物也不是我的故乡,但是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的色调竟和我童年的颜色如此神似。

这种宁静祥和不加半点修饰的沉沉的深绿和淡淡的土黄,也曾经伴随我度过了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我想如果当年没有出生在村野间,而是在繁华喧嚣的城市里,那么我将永远的失去因这份宁静带来的睿智。

有很多人向往城市,其实我倒是认为如果你没有出生在乡村里,对你来说是一种损失。谁说这里太沉闷了,那一大片一大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地,只有在沉绿色的衬托下才会显得如此的耀眼,那种美是无以言表的。

感谢这张照片,它让我想起了太多往事。如今我已在整日喧闹忙碌,满地爬行着汽车,满街挤嚷着行人的城市里,生活了一年又一年。哪还有福享受那份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的宁静,哪还有空闲去闻一闻那久违的来自大地深处的泥土气息,这真叫身不由己啊。

不过我相信会有机会的,会的。

(上图转自新华博客上的一位朋友 秋天如我 。)

2007年6月4日星期一

股市降温有点失控

印花税调整的当天5月30日,有很多注册分析师都预测:这次下跌幅度不会很大,不久就会恢复正常。但事实却没那么好看,从周五到今天下午沪深两指下跌不止,跌停的股票数不甚数。下跌幅度之大,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有些人开始抱怨政府,认为是印花税调高导致了如今的局面。其实我觉得,股民们的心理状态良好与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股民会轻易的被各种外界的舆论搞的晕头转向,那么这样怎么能炒好股。

除了股民们心理因素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股民都是外行。我以前说过他们是用买彩票的思维模式去炒股,这样怎么炒的好?所以我觉得,股票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让股民真正理解了如何炒股,用什么思维模式去思考股市,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规范我们的股市。

总之,要想炒好股,要想有个健康的股市,那么股民们就需要放正心态,就需要尽可能多的去学习些炒股方面的知识。炒股是一种集体参与的活动,而股市的健康发展就必须靠每一个参与者素质的共同提高来达到。

2007年5月25日星期五

炒股狂热分子分析报告

由于股市的指数多涨少跌,加上媒体的大肆渲染,我们广大群众的炒股热情再一次达到顶点。上至白发老者,下至数岁孩童,很少有没听说过股票的。

上周五到股票交易市场转了一圈,吃惊的发现曾经谈股色变的老头老太,如今对炒股竟然有如此高的热情。他们不辞辛劳的在人堆里挤来挤去,不惜亲自上阵来炒它一股。我走过去找了一位老大爷问了问,发现对股票而言他纯粹就是个外行。问他为什么炒股,他说如今股票涨的快,随便买两股就能赚到钱。我又看到一位中年妇女在抄着股票的指数,我问她不怕股票的风险吗?她说现在股市基本没什么大风险,如果这样还亏只能说你运气不好了。

我发现如今的股市,外行和投机者占了大半,真正懂得股票的内行没多少人,这样的股市健康吗?他们炒股就跟买彩票似的,什么都不明白随便听别人指点两下就买下了,其实指点他们的人也只是比他们刚到没多久。我想如果买彩票的中奖率也大幅度提升,那么也一定会形成一次轰轰烈烈的彩票热。那么多外行人都来炒股是为了什么,无非就是想赚点外快,运气好还能大赚一笔。

其实,如今的炒股热,并不是群众对股票产生了多大的兴趣,而是对像彩票这样且又中奖率高的这么一种投资回报方式产生了极大的热情。经过简短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场全民的投机活动,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炒股行动。他们所关注的只是股票的“中奖率”。

2007年5月19日星期六

蜘蛛侠——美国式的英雄,透过电影谈美国

刚看完《蜘蛛侠3》,觉得最后的两句话很经典:无论我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我们都可以去选择。 我们永远可以选择去做正确的事情。

美国电影的最大特点在于娱乐性强和想象力丰富。我觉得美国的科技之所以能如此发达,很大程度上应归结于美国人的想象力的丰富。缺乏了想象力世界将变得一片死寂,想象力的缺失对科学界来说就是一场灾难。从一个国家的电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性格”,也就是大部分民众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来说性格能决定你的命运,同样,大众的性格也将决定一个国家是走向强盛还是走向衰败。

作为一个比较年轻的国家,美国少了一些历史的束搏,多了一些奇妙的创新。有时候拿掉了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我们反而能跑的更远飞的更高。不是崇洋媚外,也不是否定历史的价值,我只是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把肩头的“五千年”放一放,我们是不是能够改变一下自己的保守观念,放下了包袱生活将变得如此轻松。

说到美国电影,还有一点不能不说,就是有时候暴力血腥过度后显得有点恶心。可能人各有好吧,有人边看边喊:噢,酷毙了!换个角度想想,这也算是一种粗野的刺激吧。

PS:顺便说一下别国电影:韩国电视剧比琼瑶戏更有味道;英国电影比较喜欢冷幽默;日本恐怖电影不用怕,从头到尾你最多见一两次“鬼”,估计他小日鬼子在推崇“无声胜有声”装神弄鬼大法,他娘的吓唬谁啊!

2007年5月18日星期五

中国电信很流氓!

很多人的电脑都被星空极速(welcome.sh.vnet.com)强奸过吧。最近由于大脑比较疲劳,疏于防范,也他娘的被强奸了一回。经搜索注册表发现这个破东西和C:\WINDOWS\srchasst下的某文件有关联,不用说肯定是篡改了IE默认搜索引擎文件,这招够阴险的,也只有电信这种流氓才会下此黑手。

网上都星空极速的骂声已很不少了,我想政府们不可能不知道吧,为什么没封他呢?不能不佩服电信的公关能力做的好啊,三下两下就把政府的那几个傻比网监们忽悠的睁眼闭眼了。前两天还看到一篇某某国家政府免费提供上网,还有一篇说中国的人均上网费比发达国家要高。想让政府出钱让你免费上网,只有等到政府富得流油的时候,而你要电信降价那是非到万不得已强制执行不可的。

电信是一大户,每天把钱从老百姓的口袋拿到自己口袋,然后政府也分到不少。可以说中国没几个企业比电信交的多的,政府高兴数钱还来不及,哪有功夫管你星空不星空极速不极速?

我不相信国内号称多少牛X的杀毒软件厂商,连个破网页都治不了?他们都是怕电信,在中国惹了电信那是死定了,见鬼去吧电信!中国头号流氓非电信莫属。

2007年5月17日星期四

大脑短路分析报告

由于长时间的封封停停,以及长时间的“傻瓜式”监控下,我的“议论灵感”再次出现短路现象。同时我也坚信那帮傻比网监们也是因为大脑短路,行为才会变得如此怪异和反复无常。不过要说一下,他们短路的定义和我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行为性短路,我是语言性短路,并且结果所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我基本没什么破坏,他们就不一样了,由于他们肩负重任,在“重力”的作用下造成的破坏也是相当大的。

据说国内对国外屏蔽的同时,国外也在对我们进行部分的屏蔽。可见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闭关锁国”策略已经成为了国际性策略。我发觉中国确实很有创造力,但创造出的东西常常不能深入发展开拓,发明了火药被外国人改造成威力更大的弹药来打我们,发明了指南针给外国舰队领航,现在“闭关锁国”这种高级封闭自卫策略又被外国人很好的借鉴了。中国的发明家们,只知道发明却不懂得改良,做事常常有头无尾,不知浪费了多少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啊。

再说说国家,以前的国家是君王独有的,现在是政府独有而不是人民,人民有时候还是必须跟着政府走,即使部分人民代表参政也只是形式形式,毕竟最终决策还要靠领导人。都说和谐社会,和谐仍旧不明显,只有国家的主导权真正属于人民属于大众了那才叫和谐了。好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有父母官在后怎么当家,想想一个有父母管着的孩子能做得了主吗?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只有人民实实在在做国家的主人,而不是一个人或一个政府,国家才和谐社会才和谐。至少也要有个能设身处地为大众考虑的政府,才能算和谐社会。权力的掌握分为部分和全体两种,部分人掌握过多的权力从理论上来说都是不合理的,只有当所有人都能掌握到一点权力才算比较合理。

只看到人民反对和反抗,而不知道为什么反抗,一味的阻止甚至镇压是没有任何出路的。

2007年5月9日星期三

钉出个中国特色


钉子户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了,但自从媒体对重庆钉子户的大炒特炒之后,钉子好像确实又钉的有理,钉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风格。一些人开始把钉子户当成榜样,把跟政府对着干当成一种发泄方式,曾经的不做钉子户变成了如今的争做钉子户。

重庆的戏刚唱完,广州又开始钉了起来,其他城市应该还有很多没上报的。说到底钉子户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几个钱吗,这就是说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虽然这几年中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吃香,但是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还是不容忽视。你看过哪个有钱的人在做钉子户的?

钱不是个小问题,人民没钱了国家岂能不乱?当然除了钱的问题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素质问题。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即使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屑去做钉子户的。

我发觉我们的群众总是对政府有些不满的情绪,至于到底矛盾出在哪里一直都想不明白。是一种混乱、不自在和压抑,一种逆反的情绪,还是在“高压锅”里的烦躁不安。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政府一直在琢磨,学者不时的想着,我还是在思索。

2007年5月7日星期一

“高压锅”里的病态社会

随着我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所受到的压力也日益增长着,不知不觉中我们已住进了“高压锅”。那么压力加大后会怎样呢?不夸张的说一句,社会将会进入重压下的失衡状态,失衡是一种病态。种种奇人奇事都会在这种病态环境下出现,这些行为怪异反常的人在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中是很少出现的。这点常常会被我们忽视,我们常会认为这是因为人们思维开放的必然结果,其实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病兆。

社会生病了我们有什么办?别被社会两字迷惑了,社会是什么,社会是人的集合。病态社会是由于超过半数的病态人组成的,只要我们解决了压力问题,病也就不治而愈了。我说“病态人”有些朋友要不高兴了,那改用“高压人群”吧。这不能怪我们,高压的出现估计和社会的变化有关,住在高压锅里怎能不受压。

现在我们知道了问题的关键所在,精神压力大,那我们就试着想想解决办法。已有的减压办法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只把我认为比较好的一些方法拿出来说一下。

忽略法
由于多变的社会,使我们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变的越来越多,这样你会感觉到有很多问题等待着你去解决,无形的压力也就随之而来了。你不妨试一下,把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忽略掉,先去把一些核心问题解决掉,这会让你感觉轻松很多。我想只要关键问题解决了,那些小问题大多都会迎刃而解。

偷懒法
如果去掉了那些次要问题,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那么你可以暂时把所有问题都放一放。别认为偷懒是多大的罪过,你的大脑太累了太需要休息了,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发泄法
用了上面两个方法还是觉得压抑郁闷怎么办呢?你已经在“高压锅”里待得太久了,瞧瞧人都快熟了。这种情况下,请你找个地方发泄一下,疯狂的运动、劲歌热舞、砸东西怎样都可以,只要别做违法的事,也别做对别人和自己有生命危险的事,总之五个字:请注意安全。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轻松的生活,快乐的工作。只要你平心静气的想一想,你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美好。

2007年5月2日星期三

无神论者眼中的世界

生和死

人在出生之前,死去之后,到底是怎么样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去思考过猜测过,但谁都不可能去亲身体验一次。

我们是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有一种说法已经由来已久,也已深入人心,那就是投胎转世说。我以为这并不可信,如果要让投胎转世说成立,就必须让灵魂存在说成立,显然这毫无科学根据。人因为惧怕死,所以就把一个永不泯灭的灵魂赋予死亡。我觉得这是一种迷信,因此我相信进化论,我愿站在科学的一边看生死。一切生物都是从无到有,由不存在变为存在的,我认为这就是生。

你之所以来到了这个世界,并不是你个人的意愿,而是大自然的创造。你可以气愤的抱怨自己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自然创造了来到了这个不怎么令人满意的世间。我这里说的自然只是自然,而不是什么上帝,对于神和鬼的问题将在另一篇中讲述。你应该感到庆幸,你被大自然创造为人类而不是其他生物,更不是什么石头木头之类的非生物。

当生命走到了尽头,我们会去向何处?有很多具有大智慧的圣贤先哲们,他们认为死亡只是肉体的死去,而灵魂仍在。我前面说过,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比较科学的说法是人死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可能有时候我们太惧怕死亡,太相信命运,我们把一些本来简单的问题想得太复杂了。

前生来世已经迷信了几千年,直到今天还有坚信不移的人,而我只相信科学的说法。我也并不想颠覆什么,只为求得个真实。对生死的描述最后只是简单明了的一句:从无到有,从有到无。

人生的目的

说完了生前死之后,我们再来说点实实在在的东西。在生后死前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活?这又是个大问题,既然我们有幸被随机的创造了出来,又很不幸来到了如此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我们到底该如何活法呢?这个问题也有很多智慧远在你我之上的哲人们解答过,主要有三点:先是求生存,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其次,就是工作,更高尚一点是为社会做点什么贡献;最后,就是娱乐,就是人们常说的吃喝玩乐。

而我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快乐的生活。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动的去工作的,而只有那些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会愿意全心全意的工作一辈子。当我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我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娱乐上。可以说人活着的最大目的就是娱乐,这并不夸张。你想想看我们辛辛苦苦的赚钱是为了什么?除去为了解决生存的问题之外,不都是为了更好的更快乐的生活吗,这点无一例外。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无私的,不是为了谋生和娱乐而工作的。

有人会问世界上难道真的没有纯粹的无私高尚的人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看那些科学家他们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娱乐,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也都是把奉献当成人生第一乐事来做的,好人是因为他享受做好人的快乐,恶人也是因为他觉得为非作歹很有意思,人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快乐的活着而已。

总之,工作只有两个目的谋生和娱乐,不快乐的工作叫谋生,快乐的工作叫娱乐。人生的最大的目的就是让自己能够快乐的活下去,就这么简单。

鬼神是什么?

科学的说不论是上帝还是神佛,都是智者对大自然的一种代称。自然是什么?自然什么也不是,自然只是随机的产生了万物,自然只是一个存放万物的空间。而人们常常误解宗教误读宗教,这就成了迷信,这一迷就是几千年。

宗教的真谛不是大众都能理解的,从这点来说宗教不是大众的,而宗教的宗旨又是接近大众,这么说来宗教又是大众的。宗教本身并没错,错就错在大家对它的误读,把宗教神话了,这就是迷信的根源。

我觉得神鬼之事纯属虚构,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我们要相信科学。就在此时此刻,你如果能让世界上一半的人都能清清楚楚看到鬼看到神,我才相信这是事实。我相信眼见为实,大家都能亲眼看到的总比那些虚幻的说法更可信,这就是科学教给我们的明辨是非的方法。

在没有科学的年月里,迷信可把我们给害苦了。但是直到如今有了科学,迷信仍然在害人,这就需要我们用更加深入透彻的科普去改变人们的思维,让科学之火成燎原之势将迷信烧成灰烬,还原人类一个真实的世界。

对于很多所谓世界未解之谜,人们的猜测和解释,我个人在没有亲眼看见亲身经历过之前是不会相信的,任何人都无法让我相信。比如,我不相信有所谓UFO,我也不相信外星人来过地球的说法,并且还被那些人所看见。我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那么热切的盼望外星人到来,可能是孤独吧,一种智慧生物的孤独,真可谓高处不胜寒啊。

世界需要真实,让我们把真实还给世界还给人类。

2007年4月29日星期日

追忆《铃兰》

铃兰是一种花,《铃兰》也是一部电视剧。这部电视剧曾让我深受感动,这种感动并不只显于表面,而是直触灵魂深处。

人的一生会经受多少次的感动?一句话,一首歌,一篇文字,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不禁感叹,人真是一种善感多愁的动物。也正是这一点一滴的感动教会了我们怎样去做人,什么才是真、善、美,可以说做人的道理就是在一次次感动中学会的。这样我们才渐渐的走向成熟,我们的人格才得以完善,心智才得以健全。

《铃兰》的剧情可以说是很平凡的,平凡的有点微乎其微。但为什么它能如此感人肺腑呢?为什么它能让观众的心久久不能平息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我当时也想不明白,只是觉得感从心生。今天回头再看才渐渐的明白,那是一种爱,这种爱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那是人间的真爱,这就是人世间最美好也是最难得的东西。这种爱并不简单,它是一种爱的互动,一种被关爱和报答爱的互动。

剧中主人公阿萌,一个被母亲遗弃在明日萌火车站,后来又被好心的站长收养了的小女孩。她的童年是在明日萌镇所有善良人的关爱中度过的。正是人们自己的行动让小小的阿萌懂得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真爱。也是由于这许许多多的爱,才让她在面对人生坎坷的时候,仍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曾记何时还听到人们热情的歌颂真、善、美,而现在我们却只能在电视剧里寻找到她的影子,人的这种遗忘本能确实是挺可怕的。我们应该再次呼吁真、善、美,但是这并不应该是一句空话一句口号,这应该转换成更多的爱更多的实际行动才有意义。

2007年4月27日星期五

不只是选择的差别

想得透彻了就不会去强求,看得清楚了就不愿再去插手。各种各样的书有各种各样的读者,每一位读者都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读自己喜爱的文字,这是无可厚非的。书的种类多了,就给了读者们更多的选择,选择多了反道觉得更难选择了。

这是个越来越个性化的时代,同时每一种个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张扬,如此一来两种不同个性之间也越来越看不懂对方了。个性就是独特且自我,就是与周围相异,当个性发展到了极致就是差异达到了极致。正因为各种各样的个性都得以彰显,那么你我之间的差异之大足以让我们都彼此陌生,足以让我们彼此都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

“另类”也成为了一种趋势,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变了,这只是其中之一。相信有很多人,不仅仅是老者还有很多的青少年,也渐渐的对这个多变的社会开始迷茫开始不解。这种迷茫和不解并不能怪我们,这些都是时代造成的,而时代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谁都改变不来的。

虽为同一个时代,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为仍又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执政者的不同,民众观念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等等…这些都是差异产生的因素。其中文人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他们的文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观念,他们也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就这点怎能不让我们产生些许的敬佩感激之情?我们在读那些近代文学大家们的作品时,常常会抱怨那些文字过于沉重,读后倍感压抑,我们该想到他们所承受的是何等压力,他们实在是很不容易了。

时代给予了我们丰富多样的选择权,使我们有了自由也有了个性,但我们时常会用自己的个性去框定他人,对于不同的事物和无法理解的观点,大加排斥嘲讽。动不动就来一句:瞧他做的那些事,真是傻透了。心想:就他这德行还名人呢,我可比他强多了。在我看这些人太有个性了,也太信个性了,个性得有些浅薄,浅薄到只知天下唯自己的个性独大独好,殊不知井上的天空高几何宽几何。

从来没想过个性的极致会生出个浅薄来,唏嘘唏嘘。

2007年4月26日星期四

从信息廉价化谈到发行电子书籍

从纸制刊物到电子刊物,信息载体由实体变为数字,这是时代的必然趋势。信息的传递速度从以前的两三天三两月,到如今的弹指一挥间,这种信息的传播速度已经可以使大部分人得到满足了。信息的发起者也由曾经的少数人,变成了如今的大部分人,只要你想发言就能够发言。

这样一来海量的信息的价值也随着数量而不断贬值,变得越来越廉价。以前要花几十元买的书,现在可能只需花几分钟就能从网上免费下载到。有人说这是侵犯知识产权,没错,但是这种侵犯犹如洪水滔天是很难阻止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去实行电子刊物虽有推波助燃的可能,但又不失为一步无奈之棋。与其让他们盗版,不如直接放出正版。

在这种信息的廉价化趋势下,信息的创作者到底应该如何面对呢?这里分成三类作者。
一类是已成名的,那么这些作者当然不必跟风选择发行电子书籍,然后再发纸制书籍,因为电子书的盗版风险远大于纸书,你这样一发行等于帮了盗版者一个大忙。虽然你可以相信电子书制作者的技术有多高明,但是我还是觉得既然你已成名还是以先发纸书为主。


第二类是已成名的不怕盗版者,这类作者是相当自信的,他们一般不把“区区几个”盗版人放在眼里,他们相信自己读者的立场和自己作品的魅力,你常常会听到他们说:盗版我的书?等我正版一出,那些家伙就喝西北风去吧。当然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在电子书中加入一些广告,然后再提供免费下载,从而收取广告费而逍遥自在。

这第三类是电子发行方式的最大受益者,他们并不很有名,但他们通过这么一发布,不论好坏就能得到一个很准确得反馈。如果大部分读者接受了,就可以出纸制书籍了,若是不被接受,也避免的出纸书的风险,这种方案实在是太可行了。

现在信息虽然廉价化了,但各位作者们最好把住质量关,否则信息将由廉价化走向垃圾化,到时悔之晚矣。

2007年4月23日星期一

忙里偷闲啃了几本书

这些天都挺忙的,忙什么,当然主要的是工作,其次也狠狠的啃下了不少书籍。

我从来都是提倡精读的,但仔细一思考如果照这样细嚼慢咽的读下去,指不定到什么时候会因为没有博览而后悔万分。易中天先生曾在一次访谈中说,年轻人读书应该先从能够理解的读起,并不需要一开始就去啃诸子百家,等有了一定的阅历再去细读那些经典之作。是的,读这些经典名著切不可囫囵了事,读的一知半解还不如不读,读这些东西一定要一篇篇消化,否则是毫无用处的。他还说只要不是做学问搞研究的学者,读书大可不必过于拘泥于细节,大可以“不求甚解”了之。

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能够在不失要点的情况下泛泛读之,而收获甚多。不然就叫死读书,终究是毫无用处的。

在几天啃书给我带来的最大的思考是:古文明为什么会一次次的被残酷的战争推翻?答案有很多,人性的贪婪和强烈的占有欲是最主要的。而这种性格不是个别人的现象,而是整个人类乃至动物都共有的本性,正是因为这样才带来了一次次的战乱。当然战争又不仅仅是本性使然,而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原因,统治者的残暴荒淫也是最主要的战乱根源之一。

其实,我们并不能过多的责怪战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因为几千年的人类进化史向我们证明了,正是战争带来了今天的进步。战争一次次的推翻不合理的政权,又因为一代代的昏庸执政者而再次发动,可以说战争是大自然对不合理社会的强制裁决,即让人害怕又让人敬畏。

所以优胜劣汰的进化原则是始终如一的,好的自然会留下,不适合不合理的最终还是会走向衰败以至灭亡。如此代代更替代代进步是大势所使然,这种规则哪天被破坏了,人类就只能走向灭亡,那是末日的来临。

2007年4月16日星期一

批评余秋雨,你们不够格!

在社会上存在两种人,一种我们可以批评,还有一种我们没资格去妄加评论。

有些人看谁出了名,内心里就有说不完的不服气,狠不得把那些个名人拉到跟前来痛骂一顿心里才舒服,才显得自己有多高明。我说你们不掂量掂量自个儿有几斤几两,你们凭着点什么就能批评那些人,你们不就是成不了名嫉妒吗?

我们该尊重的人,还是应该尊重一点,如果不论该不该尊重都一概破口大骂、妄加批评,我们只能自取欺辱。

出名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纯粹炒作,这种名人没什么值得尊重的;另一种是靠自己的实力,一步步达到今天的成就的,这样的人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去尊重?

信息时代的确允许我们把个人观点满世界发,但在畅快之余我们至少要留点分寸,不能看到谁都张口乱咬。如果我们连这点,什么该尊重,什么不该尊重的是非观都没有,那么就显得有点一文不值了,像这样的人也不该被他人尊重。要别人尊重自己,首先不能对该尊重的人无礼,其次不能人品低下。只有你有了被尊重的条件才会有人尊重你,别认为你骂了多少名人,你就有多少了不起。

记住没有哪个人是通过到处毫无道理的谩骂出名的,即使出了名也是恶名,也永远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2007年4月14日星期六

看成功法则作者,有多大成功?

你想成功吗?只要你坚持……就一定会成功。从表面看这些所谓“成功法则”很有道理,再加上法则发明人激情澎湃的煽情演讲,问人世间有谁不为之所动。

我不想多说,在此简单列几条出来推敲一下,看到底有理无理。
人才法则2:要成功,就要跟成功者在一起这条告诉我们什么?想要取得成功,就要跟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在一起。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么怎么样的人才叫成功者呢?我们说成功的人各种各样,难道我们随便跟一个成功人士混一段时间就能取得成功?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你跟的这个人的成功方式,不一定适合你。所以这条法则很不完善,只能作废了。

人才法则7:成功者拥有强烈坚定的信念 没错对待任何事都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只有遇到任何困难都能坚持下来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我不否认,这的确是很多成功人士的重要性格之一,但也仅此而已。如果你真的有坚定的信念,那么你成功的几率是很高的,就算没人告诉你这条法则你也能成功。而如果你不具备,要培养这种性格,试问一个原本没有坚定信念要想变成有坚定信念的人,那是一件多么艰巨的事情啊,有几个人能做到?你如果能做到,你就是成功人士,否则你看了法则也没用,此法则也作废了。

还有很多,都是这样的所谓成功必胜法则。你们去了解一下,有几个世界级的富翁是看成功法则致富的?你们在看看眼前这个正在激情澎湃向你们讲述成功法则的人,他自己又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身为成功法则的发明人,他应该比你们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法则吧,他现在怎么样,你们以后也不会比他好到哪去。他唯一的成功是,你们被他说服了,买了他的书、录像带,他的成功是建立在你们的糊涂之上的,你们还坚信不移吗?

一个人能取得大的成功,一般是由于自身性格和生活习惯,这方方面面的因素才促成了一个人的成功。这些成功法则发明者,最多只是总结了成功者们的成功因素,但是真的能做到大部分法则的没几个。如果你能大部分做到,那么你就是成功者,如果你做不到看了也白看。很遗憾的是,大部分买他成功法则的人,都是不可能因为知道法则而最终成功的,你问他们能做到多少,你问法则发明者他能做到多少?!

2007年4月13日星期五

话说实名制

见新浪网有文道:弥补防沉迷系统不足,网游实名制方案上线。

如今各国政府都为网络的良莠不齐的混乱状况而大伤脑筋。于是一些人想出了实名制这一策略,如此一来那些做事不计后果的人就不敢胡作非为了,谁做出的事谁就要负责到底。那么在网络世界中的自由、放纵和不计后果的风气自然会得到很好的制约。

先是博客的实名制想法的出现,现在又有网游实名制的到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确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那么实名制难道没有欠妥之处吗?

其实,在网络创建之初人们都是非常遵守网络礼仪的,而时至今日网络的状况已日益趋于无礼,确实到了该治一治的地步了。实名制的出台虽然使网络原本的不受约状态渐渐消弱了,但是这一措施是利大于弊的。在道德约束作用甚微的情况下,用实名制来进行强制约束的确是行之有效的。

至于,用网游实名制来弥补防沉迷系统的不足,我觉得仍然于事无补,治标而不治本。(要想根治网瘾,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的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可见它的任务多元化、循序渐进和奖励模式模式都是很值得借鉴的。用网络游戏的任务模式来布置作业,不失为一种很有益的教学尝试。
详情请看 网络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

我对政府的一些做法不满,并非出于无端,政府做的对人民自当拥护之,做的无理人民自当指责之。国富则民富,国强则民强,这是永恒不变的,执政者自当细细思量之。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王行暴虐侈傲,国人谤王。召公谏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其谤鲜矣,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厉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所以产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若雍其口,其与能几何?”王不听。于是国莫敢出言,三年,乃相与畔,袭厉王。厉王出奔于彘。

译文如下:

厉王暴虐无道,放纵骄傲,国人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公劝谏说:“人民忍受不了您的命令了!”厉王发怒,找来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发现了后就来报告,立即杀掉。这样一来,议论的人少了,可是诸侯也不来朝拜了。三十四年,厉王更加严苛,国人没有谁再敢开口说话,路上相见也只能互递眼色示意而已。厉王见此非常高兴,告诉召公说:“我能消除人们对我的议论了,他们都不敢说话了。”召公说:“这只是把他们的话堵回去了。堵住人们的嘴巴,要比堵住水流更厉害。水蓄积多了,一旦决口,伤害人一定会多;不让民众说话,道理也是一样。所以,治水的人开通河道,使水流通畅,治理民众的人,也应该放开他们,让他们讲话。所以天子治理国政,使公卿以下直到列士都要献讽喻朝政得失的诗篇,盲人乐师要献所映民情的乐曲,史官要献可资借鉴的史书,乐师之长要献箴戒之言,由一些盲乐师诵读公卿列士所献的诗,由另一些盲乐师诵读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言,平民则可以把意思辗转上达天子,近臣要进行规谏,同宗亲属要补察过失,乐师、太史要负责教诲,师、傅等年长者要经常告诫,然后由天子斟酌而行,所以事情做起来很顺当,没有错误。民众有嘴巴,就如同大地有山川,财货器用都是从这里生产出来;民众有嘴巴,又好像大地有饶田沃野,衣服粮食也是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民众把话从嘴里说出来了,政事哪些好哪些坏也就可以从这里看出来了。好的就实行,坏的就防备这个道理,就跟大地出财物器用衣服粮食是一样的。民众心里想什么嘴里就说什么,心里考虑好了就去做。如果堵住他们的嘴巴,那能维持多久呢!”厉王不听劝阻。从此,国人都不敢说话,过了三年,大家就一起造反,袭击厉王。厉王逃到彘(zhì,智)。

2007年4月12日星期四

网络防沉迷系统治标不治本

据说 网络防沉迷系统 将在7月16日起在国内正式投入使用,届时所有网络游戏企业需按照《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在原有网络游戏中开发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虽然是主要的成瘾根源,但要用一个所谓的防沉迷系统来约束网游玩家这显然并不是个好办法。上网成瘾不仅仅是因为网络游戏,说的更清楚一点就是不用上网的游戏也能成瘾,在这种情况下你的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也就是说,那些已经成瘾者,即使不给他玩网游,他也能长时间游荡于网络中。

要想根治网瘾,最重要的是尽可能的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内容。布置的作业不可太少,但必须保证作业的多元化,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不可过多,这样孩子们会更愿意花时间去做。书面作业过多很可能会带来完成任务式的流水作业方法,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没有效果。

为什么很多小孩会选择网络作为消遣对象,并沉迷其中?就是因为他们觉得读书并不快乐,他们在快速的完成了少量的书面作业之后就觉得没事可做,之后他们能做什么呢?看电视,如今电视也没什么好看的。复习功课,他们本来就觉得学习没意思,谁会去看书。

其实,学习的乐趣是言之不尽的,只要你以适当的方式改善教学的方法,改善作业的形式,那么网瘾早晚会被丰富多彩的学习所取代。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他们有事可做,而且要让他们都乐意去做,让他们每一天都有足够多的有趣的任务去完成,这样他们才不会空虚到游荡网络的地步。网络游戏为什么对孩子如此有吸引力?可见它的任务多元化、循序渐进和奖励模式模式都是很值得借鉴的。用网络游戏的任务模式来布置作业,不失为一种很有益的教学尝试。

2007年4月11日星期三

无耻俘虏话风凉

曾被伊朗扣押的英国女兵费伊•特尼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说,伊朗总统内贾德很“肤浅”;她还说自己当面责备内贾德,让这位伊朗领袖感到“尴尬”。

一个俘虏被放后尽然说释放者肤浅,做人竟能这般恬不知耻。别人内贾德为人大度不跟你们这群不知何为廉耻之人计较,好心把你们放了,你们还有理了?到底是谁肤浅了?这世道恶狗处处有,只可狠打不可怜惜,好心换来反咬口。

照她这么说,要是把她枪毙了难道就不“肤浅”了?像这种人,当兵当到做俘虏的地步,为人又不知廉耻,这种人活着只是行尸走肉罢了。

内贾德总统的做法虽然没有料到会被反咬一口,但是这种做法还是很明智的。枪毙了一两小兵俘虏算什么?反而给自己惹麻烦。这两个不论从当兵还是做人都不合格的英兵,很可能是英国故意派过来的,他们的任务就是当俘虏,然后惹恼伊朗。只要伊朗把他们怎么了,之后再用来做借口找伊朗麻烦,阴险至极。

从英国女兵的无耻之举,可见英国政府之无耻,有言道物以类聚狗以群分,确实不错。

透过伊朗谈尊严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但从公元7世纪以后,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随着阿拉伯帝国征服伊朗高原,昔日辉煌的波斯帝国语言、文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被席卷而去,在阿拉伯人的刀剑之下,伊朗人抛弃了信仰千年之久的国教祆教,皈依伊斯兰教,接受了阿拉伯语言、文字甚至风俗习惯。正因为经历的太多的战乱和苦难,所以造就了伊朗人民坚毅而不屈的性格。

在经济上,艾哈迈迪·内贾德 (Mahmoud Ahmadinejad)强调,国家资源不应当过分集中于政府手中,应当交给人民用于推动国家发展。他认为,目前伊朗对私有化的理解不全面,私有化并不意味着要出售国家财富。艾哈迈迪-内贾德还强调社会公正的重要性,认为社会公正问题应当是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核心。

在对外政策上,艾哈迈迪-内贾德主张发展“公正的国际关系”,主张所有国家一律平等,伊朗愿与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关系,特别是发展与周边国家、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关于伊美关系,他认为,只要美国对伊朗采取敌视态度,伊朗就不会、也没有必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在核问题上,他强调伊朗拥有掌握和利用民用核技术的权利。他表示要坚决维护伊朗自己的利益和立场,决不屈服于外来压力,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他同时表示,伊朗没有研制核武器的企图,并愿意与欧盟通过真诚的对话来解决矛盾和分歧。
(以上内容转自新华网)

我一直都很佩服那些不屈于强权的人。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会有各自的生存方式,都应该享有自主权,这个权力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只有在某个人触犯法律,或确实做了不该做的事的时候,才能对其进行强制约束。

伊朗显然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他发展自己的核技术只是为了利用核能源造福于民,美国凭什么就心里不爽了?退一步说,就算伊朗造核武器也只是为了自卫,你美国也没必要如此坐立不安啊。内贾德总统很明智,如今伊朗并不是很稳定,发展核武器必定是有风险的,所以他也明确表示伊朗并没有研制核武器的企图。如果你美国说:老子就是看不惯,就打你咋样?再叫伊拉克就是你的下场。好的可以,算你狠,你如果不讲道理我也没什么可说,我跟畜生讲什么道理,真他妈吃饱了撑的。

艾哈迈迪.内贾德好样的,我仅代表中国不屈于强权的人支持你,至于那些和美国一样不讲道理的牲口我就不浪费口水了。

PS:比如,那帮孙子,封了网也不给个说法,凭啥?就因为响应党的号召?就给我无缘无故的到处乱封,被封的那么多里面有几个是真正应该封的?做事不讲道理那还是人?长个脑袋装草用的丫?

2007年4月8日星期日

读书之深度与广度

看书是不是数量越多越好,就是说一天读10本书和半本书哪个好。除非你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且思维敏捷随读随解,一般读半本书要比读1本乃至10本要有用的多。但是如果你只为求一时之快消遣消遣,那道也读的尽兴,但若是为了求知恐怕就有囫囵吞枣之嫌。

大量快速读书,美其名曰“速读”,其结果就是产生了一大批一知半解之徒。你消遣没人反对,但是你要是把消遣当作自己的博识那就非常可笑了。不过这不能都怪你们读者,现在的快餐不但只是饮食界的事,且影响到了文化界,以至于你们不得不读那些由“快餐文学”制造者写出的“快餐书籍”。读这些书籍自然图的就是一个快字,怎么能怪读者一天读10本消遣为之呢?不过正如其名,“快餐”的营养确实极其稀少。当然那些虽短小但精悍的书籍除外,可谓“精品快餐”。

我们祖国的花朵们,如果就是吃着这样的“快餐”长大,之后中国就会出现一大批“快餐”人,他们将为中国的快餐事业大做贡献,真是可喜可贺啊。

前面讲了读书的速度不可过快,那么怎么样的书才有读的价值呢?两个字读名著,中外都可。什么叫我们读那些一本正经的名著?对,你们有什么理由拒绝读名著。名著之所以称之为名著,可见其文学含量远在“快餐文学”之上,你们多读点就不会做出一知半解的糊涂事。其次,你们有什么资质,连名著都不屑一顾?你们很有才华吗?除非你们说:我是粗人,大字都不识一个,还读什么名不名著不著的。

有人会说读那些东西很压抑,是的我没要你24小时看那些大作,收收你们的“快餐读法”吧。现在那些作家写的书里难道没有质量好一点的书?有,不是很多,只要你觉得有思想有内涵,能提升你的素养,改变你的陋习的都是好书。这些书今后大多会晋为名著。

读书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光有广度不可,更要有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受益于书。

2007年4月6日星期五

台湾那点破事

在小孩的世界里打架可能并不稀奇。可是像台湾这样三天两头打架、示威的政党实在是十分少见的,被别国人看到他们会作何感想——简直是笑话。作为一个执政党都如此混乱,怎么能把一个地方管理好?有时候常常会想,难道台湾人的思维比内地还要落后,做出的事竟然如此荒唐。

现在中国的统一就差台湾一个了,能不能收回且不说,即使收回来估计也是个烂摊子。其实收不收回道不是重点,只要不被他国干涉就好。总之,最重要的是要给居民们一个安定、和谐的生活环境。台湾人民的生活现在虽然不比大陆好多少,但也不会差到哪去,到哪天民不聊生了,那么民愿自然是回归。

台湾就像个烫手的山芋,拿不起也放不下。我看中国政府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动用武力的。要动武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台湾任由美国摆布且严重的威胁到了大陆的安全。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发生,不能说没可能,只是可能性不大。

估计台湾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将会像现在这样一直僵持下去,直到中国真正强大的那一天的到来。

2007年4月4日星期三

为师者责任重大休要推卸之

说到现在的教育体制,很多人都会摇头叹息。看减负减成什么样了,到了临考前夕那叫变本加厉的做试卷,做也就做了当作复习吧,但那是事倍功半的事作用不会好到哪去。再看看因材施教的方针,很多学校的老师会把因材施教的意思误读了,他们只为那些适应当今教育体制的学生施教,而不适应者只能被优化掉。

记得在读高中时,还分什么优班和普通班,所谓优班就是那些由适应当前教育体制,并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学生组成的班级。那么两种班的教学进度有什么区别呢?普通班只教授最最基本的知识点,也就是说纯粹为考试而教书。优班就不一样了,他们的课程就比较深入一点,知识点也得到了拓展。虽然我不认为那些连因材施教都读不明白的老师能拓展到哪去,但总算它是拓展了。显然这对不适应教育体制者是不公平的,这样就有“择材施教”之嫌,就是只选择“好学生”施教,而不管其他学生的好坏。

我觉得教育工作者们,应该想办法创新教育方法,对各种各样的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而不应该把不适应特定教育模式者“一笔带过”。个人认为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聪明的,至于为什么得不到好的成绩,因为你没有找到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作为“好学生”只是适应了如今的教学方法,并很好的掌握了所学知识点。所以任何一个学生都有得到同等教育的权力,不能说因为他是好学生就多教点,因为他成绩不怎么好就只教最基本的。

在读书时期,常听一些老师自以为是的说:就讲这些,讲多了你们接受不了。到底能不能接受我们先不说,最起码的一点是你怎么能把接受不了的责任全推卸给学生呢?作为学生只要努力去学习即可,至于教书之人自然应当发掘出好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受教者,而不是让学生来适应你。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虽然努力了,但仍学不出成绩,与其说他学习方法不对,不如说你教学方法不对。作为老师决不能摆脱自己的责任,你是老师又是成年人又经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什么理由让一个学生一个未成年人一个处于求知阶段的孩子来适应你的教育模式?

如此看来老师确实是一个十分辛苦且责任重大的职业,既然你选择了为人师表,又有什么理由把学不好的责任全部推卸给那些孩子们呢?我看你们还是想想怎样教,教的多教的好,而不要去用你们的“因材施教”信仰来推卸你们的职责。

2007年4月3日星期二

围棋之人与机器

在人工智能领域,用机器实现人机对弈一直都是一个很有难度的课题。围棋作为一种十分古老的棋种,由于它的变数繁多而经久不衰。正因为如此,围棋人机对弈实现就成为了一个程序设计的难题。在人机对弈领域中,好像国际象棋曾出色的实现过机器胜高手的先例。对于围棋来说,我发现只有日本的游戏中才把机器的水平提高到一定的强度,只是速度比较慢。这也难怪,因为人能够随机应变,而机器只能全盘计算怎有不慢之理。

对于人工智能的将来会如何,我认为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不仅仅是由于硬件条件的不断提升,同时还将得益于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将来有一天机器的围棋水平一定能超过人类,为什么?那还用说计算全面万无一失呗。

PS:今天
blogspot.com再次解封,也不想多说什么了。反正党的领导好,社会主义好,中国特色那当然更加的牛B,都见鬼去吧。

2007年3月26日星期一

好景不长

正如我隐约感觉到的那样,果然在3月20日晚上blogspot.com再次无法访问。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还TM的中国特色,再一次显示出了唯恐天下大乱的心态,再一次的关上了他那貌似无坚不摧,实则漏洞百出的“国门”。

有个伟人说过一句很意味深长的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既然你不仁那休怪我不义,对于中国政府这种十分愚昧的做法,我深表惋惜。各位深受不平待遇的人,各位Blogger们,你们可以通过http://www.pkblogs.com/后面跟自己原地址的开头一段,继续让你们的博客在中国的土地上大方光彩。相信,即使他们再次愚蠢的把Pkblogs.com封了,还会有更多的像Pkblogs.com一样的网站等着我们。

好了各位朋友们,还是老样子 http://www.pkblogs.com/loopen 通过这个网址来继续支持我吧,谢谢大家!

2007年3月15日星期四

博客实名制、CN域名和奥萨马·本·拉登

【 新浪上看到几条新闻
1、中国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中国互联网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有1.3亿多网民,其中有1亿多网民拥有自己的博客,占网民总数的80%。

杨君佐表示,少数博客用户发表不良信息,主要有四类,包括低级庸俗信息、恶搞侵权事件、传播虚假时政信息、侮辱国家形象等。实名制的推行,也是在警告一些用户不要肆意发布消息。

2、日前,我国域名注册管理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正式启动国家域名腾飞行动,并宣布从即日起至5月31日,新注册CN域名第一年将享受1元钱的注册价格。

3、拉登50岁生日
奥萨马·本·拉登1955年出生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父亲是沙特最富有的建筑业大亨阿瓦得·本·拉登。拉登的母亲据说是他父亲的第10房妻子,同时也是他父亲10个妻子中最不得宠的女人。在5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17。老拉登早在幼年时期,即率整个家庭从也门移居沙特从事建筑业,如今,本·拉登家族的财产据估计有50亿美元,属于本·拉登的约有3亿美元左右。

美国政府的通缉资料显示,拉登身高在193厘米到198厘米之间、体重约73公斤,身材修长,棕眼,走路时拄着拐杖。他一把长须,笑容腼腆,不过打起仗来却是一副不怕死的样子。在西方记者眼里,拉登是一个沉默寡言、甚至有些害羞的恐怖分子,平时总爱穿一件白色的长袍,讲起话来轻言轻语,极有礼貌。

本·拉登所领导的恐怖组织,是全球最大的恐怖组织,被指控曾在世界各地策划了多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爆炸行动。】

首先今天是3月15日,大家多给奸商们找找麻烦。315投诉网

说说上面几条新闻:
1、我看只有博客实名制的实行才能让政府那帮官员们安心。我们真是不应该让政府们整天担惊受怕,又是担心我们侮辱国家形象,又是担心我们发布低级庸俗信息,还有什么恶搞侵权事件、传播虚假时政信息等等。一个当官的活到这个分上,还有什么意思?你们他妈的难道不觉得累?

2、只要1块钱便宜,大家有兴趣去弄个 .CN 来玩玩。

3、最后,祝我们伟大的反强权战士奥萨马·本·拉登,生日快乐!

2007年3月14日星期三

穷人将随人口一同增长

联合国人口司13日发表的世界人口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全球人口将在未来43年间增加25亿,达到92亿。报告指出,新增的这25亿人口将主要来自欠发达地区。

本来就没什么钱,还要养这么多小孩,那不是自找麻烦吗?你说你有钱,那你养十个八个的小孩没问题,因为你养的起,并且能够保证他们的生活质量。而如果你自己都吃不饱还要一个一个的养出来,那真是十分不明智的行为。生男孩怎么了女孩又怎样,还不是一样能为你养老送终,何必非男非女不可呢?

人口一多,穷人必定会随之增加,因为钱本身只有这么点,人一多即使平分也会越分越少,何况有哪个有钱人愿意和你们平分呢?养活一个小孩都有点困难,还要养一大堆,那不是在向穷困大踏步前进吗?

除了穷人会随人口增加而增长外,人口一多还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学校没那么多,养一群小孩没学上,只能跟着大人一起在社会上混,这是社会的一大隐患。其次,就算有学上了,毕业之后工作也是问题,人人都要工作哪有那么多工作让你做?还有很多养老问题,住房问题等,这些都是很棘手的问题。

所以你养的起就养,养不起最好别养那么多。否则不但对自己不利,而且对社会也是一种负担。

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

自由与权力的对立

【新华网上看到这么一篇文章《205家非法网站被关 博客播客将有管理规范》
全国人大北京团代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龙新民昨天(12日)表示,目前网络上盛行的博客、播客等信息传播方式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将着手根据其类别纳入有关部门的管理范畴。

从网络出版的角度,新闻出版总署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互联网出版管理规定。

龙新民表示,“我们将在充分保护公民言论自由的前提下,维护健康、活跃的互联网出版环境。”“我们必须看到,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政府监管措施和手段都面临新的考验。”他坦言,博客、播客等网络新宠因其定性难,成为新课题之一。 ……】

OK,首先感谢国家对我们的关注,感谢政府们不辞辛劳的为我们制定管理规范,更要感谢的是政府们对我们这些网络出版物健康状况的担忧。政府夺走了我们的自由,我们怎么能不感激他们呢?

很多人说当官的平时只要开会吃饭喝酒就行了,平时好像没什么事。不你错了,一个人一有权力就总是担心失去它,故然就要想法设法的使自己的权力扩大,以使权力的火焰不至于突然熄灭。群众的自由势必要剥夺一部分政府的权力,没有了权力政府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就是为什么政府整天都忙于制定这个条例那个规定来约束我们的原因。

可以这么说政府稳固的权力是建立在民众部分的自由被剥夺的前提下的。博客如果不加以管理,政府就觉得自己的权力被削弱了,怎会甘心。而我们民众又非常不愿意被政府管来管去的失去自由,我们就会反抗,这是很合理的。

在中国文字的力量是强大的,以至于能引起如此泱泱大国的混乱。表面看上去中华民族很团结,其实人心很散,地方大了难管了。美国可以用州立制度来加强管理,中国不行,中国必须用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来进行集中的管理。

别怪谁,要怪还是先怪怪我们人心太散了吧,政府担心权力被民众的自由所瓜分啊。就让他们管着吧,你依旧是你,以前该做的现在也可以做,以前不该做的现在更不该做,谁让我们都生在中国呢?

2007年3月8日星期四

老百姓们的健康误区

不知道从何时起老百姓们对这些所谓的保健器材开始深信不疑起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确实需要更多的关注健康,健康就成了如今生活的主题。伴随着人们这种需求的出现,许多的商家开始用“健康炮弹”对人们进行狂轰滥炸,这使得人们有点找不着北的感觉。

一时间什么枕头、被子、衣服、垫子都仿佛有了保健作用,世界一下子成了健康的世界,似乎那无知又万能的上帝来到了世间,天下一片大好。很多不了解内幕的朋友们,终于抵制不住“健康炮弹”的轰炸,这个买了“远红外枕头”,那个买了“远红衣服”,大有一种科技确实无处不在且开始造福人类的气势。岂知衣服还是那普普通通的衣服,枕头还是那平平常常的枕头,只是冠以远红外之类的貌似很有科技含量的名字罢了。

国家只在一旁睁只眼闭只眼,一是由于没时间对这些铺天盖地的保健器材给予鉴定,其次是因为这些医疗保健器材的厂商将给国家带来不少的税收。也罢老百姓愿意相信就让他们为国家增加点税收也不错,反正现在老百姓都基本小康了也不缺这几个钱。

不过很显然国家对这种企业的溺爱,将会促成这些垃圾企业的泛滥。说明白点就是只能赚国内朴实的可爱的老百姓的钱,拿到国外去谁理你,估计连国外的废品回收站都不一定收那些所谓的万能的保健器材。我觉得国家应该对这些企业进行有实效的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加大科技普及宣传的力度,多去揭穿那些伪科学,一定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会有很大帮助。

我可爱的老百姓们,你们真想得到健康,多运动多锻炼那道是真的,这些所谓保健器材就算你从头武装到脚都没有运动10分钟来的实在,何必把钱送给这些垃圾保健品企业呢?

2007年3月3日星期六

细节很重要

相信很多人都用过国外生产的一些产品。那你有没有感觉到同样是一类产品,国内的产品总是会让人有些不到位的感觉。虽然国内产品的质量也不比国外差多少,却总让人感觉不出精美的味道来。

只要你仔细比较一下这些产品,就会发现国外的产品非常注重细节,可以说他们时常能把细节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国内厂商可能会觉得只要实用就行,没必要花那么大代价去把外观弄得如何漂亮。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一个能让消费者认可的品牌,不但要有好的质量,还应该有精致的细节。比如说一些产品的壳,国内做的可能就四四方方的把内部包上就行了,而国外很多厂家对产品的外壳却要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

试想一个厂商对自己产品的细节都不去关注,那又怎能让消费者相信这个产品的质量确实很可靠呢?做为一个厂家首先就是要让消费者相信自己产品的优秀,那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产品的细节。

其实不论是实体产品,还是虚拟产品(比如软件),或者是一项服务,都必须把握住细节。只有当一个产品有了精致的细节和不错的质量,那样的产品才能成为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要知道任何一个好的品牌,在细节方面做得都是非常出色的。所以为了树立更多更好的国内品牌形象,为了让MADE IN CHINA 不再成为劣质品的代名词,请注重我们产品的细节和质量。

2007年3月2日星期五

社会到底需要评论员,还是讲解员?

在如今这样一个繁复且越来越难以理解的社会中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逐渐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我们这个社会不缺评论员,只缺讲解员。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只要你认真的看一看大部分评论员评的是什么,他们的评论是因何而起的?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们已经开始对社会陌生了,他们不了解也看不惯现在大部分人所走的方向,那是大势所趋的方向是无法改变的。当一个人对一些显然违背自己观念的做法,产生了抵触情绪以后,就开始用自己那套陈旧的观点加以评论。他甚至不会试图花任何一点时间去理解和思考,这些大势之所以能成为大势的原因何在。

如果你想用评论改变大部分人们的想法,那效果是很微不足道的,就如同用一粒被染绿的沙子想把整片沙漠变成绿洲一样可笑。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考虑一下,既然我们改变不了“人民的脚步”,我们是否可以去理解他们呢?当你深刻的理解了他们之后,你就可以做一个“人民脚步”的讲解员,而不是评论员。因为对于一个新事物,讲解往往要比评论有用的多。

对这个社会我们是否能够多些理解,少些指责呢?因为指责只能带来强烈的抵触情绪,而且这种强烈的抵触将会深化你所反对的观念和行为,而不会改变什么。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一点声明

我写这个声明是为了避免由于我有时的一些激进的观点和想法,对大家造成不必要的误导和不快。

一、我不是什么圣人,我也不是什么才子,所以我的观点难免有些错误存在。或许你可以对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来改变我的错误观点,但我也不能保证由于我的愚钝而无法被你改变的可能性的存在,请你们谅解;

二、我不是什么作家,因此我也写不出什么文学作品来,所以要让那些“文学级的评委们”失望了。不过请放心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的;

三、我不是什么设计师,所以我博客的外观不可能达到“网页设计师级评委们”的要求。同样我也会努力改善的,因为我还算比较热爱技术的;

四、我对各位朋友以及评委们对我的批评和指导,始终保持洗耳恭听状态,只要不是无理的谩骂;

五、对于那些观点与我完全对立的朋友以及评委们,我对你们将始终保持无条件接收状态(如同收音机一般)。想想科学中都有悖论的存在,何况现实生活呢;

六、对于那些始终对我的观点毫无理由的赞赏的人,我只能一边怀疑一边相信的对你说声:“理解万岁,谢谢。”;

七、在无意或有意中觉得自己得罪了我的人,请你们放心我从不记仇,所以也不存在报复这回事;

八、同样在有意或无意中觉得被我得罪了的人,我对你们始终保持道歉状态,虽然可能我有时不会直接道歉。

如果问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是什么,那就是在某一天(不是现在)你们能够诚恳的发自内心的对我说一句:“我们没有看错人,这小子好样的。”。

最后,谢谢各位朋友对我的支持。

2007年2月28日星期三

别惯着他们!

【 (据新华网报道)
身高1米8的钱伟平是临安人。1月20日下午,他乘605公交车返校,车至壶觞站后,发现有四五名男子和一名女子上车行窃。当时,钱伟平四周不乏身强力壮的男性乘客,他曾低声向周围男性乘客提议“一起喊‘当心小偷’”,但周围人无动于衷。

眼见小偷不断找机会下手,钱伟平只得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注意安全,当心身上的东西不要被偷走。”整整四次,钱伟平的提醒都让小偷没有得逞。恼羞成怒的小偷们后来直冲钱伟平而来,并与钱伟平打了起来。围观者明明知道钱伟平是见义勇为,但无一人伸手援助。】

相信这样的事在中国不是什么特例,而且这已经是很有典型性的事了。人们已将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当老百姓们看到一件件的好人好事在被歪曲真相后变成了坏事,他们就得出了好人做不得的结论来。

人们似乎已经忘了恶势力永远都只是少数,而正义的一方不但在人数而且在能力上都是那恶势所无法匹敌的。请不要对正义失去信心,而需要团结一致与邪恶势力对抗到底。

有人会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有错吗?我说没错,不过这句话只适合于一个好汉孤身无援的情况下。而在上面这件事中,只需其他乘客举手之劳就可让“好汉”脱离孤身无援的境地。其实有些时候只需要我们一致行动,别让个别人独做“出头鸟”,量那几个小偷小盗也不敢如此嚣张。

要问光天化日之下明目张胆的行窃的行为怎么造成的?说穿了这就是让老百姓们给惯出来的。大家请不要吝啬自己空闲的双手,伸出去给孤胆英雄们以有利的援助吧!相信在群众们的强大后盾下,如此孤胆英雄会越来越多。你们既然能惯出今天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同样你们也能将这种行为连根铲除。

相信我们强大的正义力量吧,要知道做贼毕竟心虚。不要高估一个人的力量,也不要低估群众的力量。我们要对作为群众的一份子的自己有信心,不要再惯着那些小盗小贼们了,否则总有一天他们会猖狂的爬到你们头上来的!

2007年2月24日星期六

为了牛博说两句

前些日子罗哥因为“方和事件”跟和菜头闹不和,之后菜头退出牛博。现在罗哥也将自己的博客搬出了牛博。这一连串纠纷不免让人产生了一个“牛博还能走多远?”的问题来。

于是就去找了几篇方老师的文章来看看,觉得这人挺有科学头脑的。罗哥对他的支持也是很合乎情理的。和菜头之所以跟方老师过不去,可能是由于他一时半会还不能接受如此彻底的,对传统思想的颠覆。其实在中国无法完全接受科学这一颠覆性极强的学科的还大有人在,所以和菜头大哥的做法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牛博如果要一如既往的牛下去,要汇聚更多的牛人进来,就必然要面临内部问题。因为牛人之所以牛是由于他们有鲜明的个性做支撑,那么个性与个性之间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做为牛博的创始人的罗永浩大哥,就应该能够接受观点不一致问题存在这一现实。因为这是一群人在一起写博客,而且还是牛人,怎么能没有磕磕碰碰呢?我想如果罗哥能跟和菜头静下心来好好谈谈,这兄弟关系还是可以继续保持下去的,没必要搞得这么绝。

再看方老师这人,他应该不会计较这些事的。他跟和菜头在想法上有些冲突,那就让这冲突进行下去,只要不是毫无道理的谩骂就行,没必要那么认真。因为道理这东西是越辩越明的,就让他们去争辩吧。谁对谁错总有一天会见分晓的,罗哥大可不必插手。

总的来说牛博还是不错的,完全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商业前景一片大好。只要以有容乃大为理念,继续接纳更多有个性的人进驻,那么牛博的辉煌是迟早的事。

最后,强烈建议罗哥能跟和菜头讲和,都是兄弟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不能解决的呢?

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轻生的背后

韩国影星郑多彬的噩耗早有所闻,一直都想不出说点什么好。其实在她之前也时有明星自寻短见的事发生,国内国外的都有,这样的事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但又有几个人真正的思考过,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悲观的走极端呢?

从他们的性格来看都带有自我封闭的倾向,而且他们生活的环境也不容乐观。日益混乱的娱乐圈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美好,这种混乱足以影响到一部分生活在其中的明星们,使他们的心灵在黑暗之中迷失方向倍受折磨。正是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他们的悲剧的发生。

有句话说的好,明星也是老百姓。既然明星不是超人不是神仙,那他们就有得到星迷和周围人关爱的需要。个人觉得一部分内心脆弱的明星是非常需要周围人的关心和帮助的。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表面亮丽的光环,我们更应该体谅到他们光环背后的巨大压力。

在此不禁想要问一句:那些什么粉丝呀面条呀,你们有谁正真关心过你们所无比崇拜的偶像的身心健康?如果你们这些粉丝们面条们能多给他们一点真诚的关爱,如果他们周围的人能更多的从心理上关心一下他们,他们能走到今天这般地步?

他们不是疯子,他们的相继自杀很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我们不得不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明星是不是需要更多的非名利意义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