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3日星期日

网瘾精神病论荒谬至极

本文最初发表于天涯论坛 署名boolsun

什么叫精神病?
百度一下是这样的: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再看网络成瘾,这无非就是一种轻度心理问题,还没有严重到大脑功能紊乱,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出现异常吧。你他Ma的还敢号称自己是专家,连什么是精神病都没弄懂还好意思爬出来装权威,什么Dong西!还他Ma的什么此精神病非彼精神病,如此牵强还敢拿出来显摆,欺负我们不是专业人士?

网络在中国普及才几年,别的国家用了这么久不见得没人网络成瘾吧,但可笑的是唯独我们国家第一个把网络成瘾列为精神疾病。不知这是为了炫耀我国在精神病的研究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确是一个“世界级精神病专家”呢?我看是得了精神病的精神病专家吧,用一个时下流行的被湖南卫士搞红的词来说就是——山寨精神病专家。

退一步说,即使如这个“山寨专家”所说,心理疾病就是精神病,那么试问如果有个精神病专家,为了研究精神病,废寝忘食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那他算不算精神病呢?如果算的话,一个由精神病研究出来的精神病理论还能用吗?

还有一点要说,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上网成瘾,我觉得最主要的是闲来无事生活有靠,一旦他们学业结束后有了自己工作,哪还有时间上网?因此网瘾无需过于担忧,试问如果一个人不工作就没饭吃,他还会坐在电脑前上网吗?

以上内容为非专业人士的唠叨之词,仅供阅读。

2008年11月16日星期日

也谈繁体简体字

本帖最初发表于天涯论坛 署名boolsun

我不指望这篇文字能够平息繁简之争,但是这确是此文的目的所在。

在论述繁简字体的好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前现状。从1956年至今简体字已在我国大陆地区使用了五十几年了,我们从识字起用的就是简体字,同时我们的教材甚至是字典用的都是简体字。这些是当前现状不但很难改变,而且也没必要回过头来废简立繁。至于港台地区及海外华侨们一直以来用的都是繁体字,也没必要让他们统统改用简体字。

在这种大形势下,一些台湾的朋友开始对简体字大加排斥,同时引起了大陆台湾间的繁简之争,期间也有一小部分人跟风从简体阵营加入繁体阵营。而我认为简体字和繁体字就好比是走路与跑步一样,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劣,为此而争论实在大可不必。

下面我仅站在从小使用简体字的一方展开论述,因为我从未体验过从小使用繁体字的“优越感”。在我看来简体字所有缺点中最有争议的是一简对多繁问题,这使得简体字的反向转换出现了不小的问题,同时涉及的问题还有古籍阅读上的问题。首先,我来说一说简体字转成繁体字的问题,这可以说是简体字的设计缺陷,在设计时就没想过这些被转成简体的文字,竟然有再次转回繁体的需要。可以说简繁字体间的转换,在设计之初就是由繁到简单向性的,逆向转换必然会出现问题。我就想了,如果当初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逆向转换的问题,完全可以很轻松的解决,只要让简体字与繁体字一一对应即可,就是说每个简化后的繁体字都有自己唯一对应的一个简体字。繁体字转成简体字是没有问题的,正是由于这个设计缺陷,因此要劳烦这些逆向转换的朋友们多费心思了。

其次,就是简体字不适合阅读古文的问题,我觉得虽然简体字版的古文失去了它原来的面目,但也只是外貌的变化,字数却未曾改变过。有人甚至说“与其看简化后的古文,不如去读白话翻译文”。是的,读古文观其本来面目确实是好事,但是对于一般读者,对于大部分从小就使用简体字的读者来说,读简体字的古文也未尝不可。因为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一简对多繁问题,但是我们要知道虽然字是合并了,但是我们当前使用的简体字体系,与以前的繁体字体系的差别仅在于,简体字体系的符号量比繁体字体系要少,而两者具有的含义信息总量是等同的。我们读古文无论是简体还是繁体都需要了解其实质的含义,而非观其外表,因此我们只需把那些一对多的简体字按照古文的中特有的意思来理解即可。虽然这种方法需要我们对一部分文字记住两种意思,一种是白话文中的意思,一种是在古文中的意思,但这也是可以接受的。

有些人说我们这些长期使用简体字的,一看到繁体字就“大字不识一个”了,我觉得这纯粹是误解。我们虽然长期一来用的都是简体字,但是我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繁体字啊。由于简体字是源于繁体字的,所以当我们看繁体字的时候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无非是两千多个字想完全看懂分清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我们见字已知其三分意,繁体又有何难?

当然任何东西都有其两面,科技好不好当然好,但是人造物的增加必然意味着自然物的减少,同样简体字在拥有其便于书写的优势外,也难免要在古文的简化中承受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是简化的代价。

2008年11月2日星期日

北大女流氓闹中山




早上一起来看到一则新闻,得知王小峰老师在中山大学播放他新拍的DV《你丫真狠》时被一名自称为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女人当场责骂,口口声声说这部“三流”DV不应该进入中大播放。接着我找到那段视频看了看,发现这哪是两人辩论,简直就是泼妇骂街。


别的先不说。首先,出场的架势就不像读过书的,很怀疑是不是北大边上哪条胡同里冒出来的。人三表不想说你,我很想知道:谁给了你指着人骂的权利?北大出来的就这素质?其次,就算你是北大的,你就可以目空一切了?你们导师是这么教你的?最关键的是你所有的争论前后缺乏逻辑表述不清,这很难让人相信你竟然还是中文系毕业的,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明北大中文系确实太次了。


退一步说,就算你是个普通的观众,而且你对这部DV非常不满甚至厌恶,你也没有任何权利把这种观点强加其它人。当然你可以与DV的制作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也可以和他进行讨论,但是绝不是以骂街的方式进行。从一个人的辩论方式可以看出他的素质,一个没素质的人不论他是哪所名牌大学毕业的,都只能算是一件失败教育下的次品。


现在的大学生到处都是,但他们早已不是以前那种出人头地的高榜生了,这种社会价值的落差对于处于价值交替时期的一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也许这个北大女的正是这一交替时期的牺牲品。作为一个北大生原本是非常吃香的,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名牌大学与非名牌大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逐渐缩小。因此她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原本北大生应有的社会的高度认可性,所以她才会在三番五次的声称“我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 、“什么是一流?我就是一流!北大才是一流!”,这些话清楚的反映出了她内心所缺乏的社会高度认可感。

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它反映出了当前所有名牌大学生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名牌大学所带来的社会高度认可的光环逐渐被打破,他们应该从新评估自己否则必然会非常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