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星期三

天确实冷了

对于天气预报里的温度预测我向来不是很看重,因为那只是几个数字从XX度到XY度,我很难从这几个数字上感受到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直到我热的大汗淋漓冷得手脚冰凉,才真切的感受到了气候的多变和四季的交替。要说四季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温度,从炎热渐渐过渡到寒冷再从寒冷回升到炎热。

说到寒冷不由得想起了去年冬天,那段时间由于疏于防范手脚都被冻伤了,随着天气的转暖更是痒痛难当,那滋味确实不好受。冬天别的都好,冷的也干净利落一个字——清爽,唯独容易被冻伤是一大缺陷。与此相比夏天道是不会被冻伤,但是整天大汗淋漓的也很不好受。一冬一夏一冷一热两个极端虽然畅快却都存在不足,那么剩下的起过渡作用的春秋两季倒是很适合人类生存了。

四季分明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比如热带冬季就不冷北极的夏季也不热。记得有一年冬天是在广东过的,广东的冬季道也不是一点不冷,只是那种冷空气来的快去的也快,温度基本不会降到零下。很多广东的朋友从来就没有身临雪境过,所以常常问我:你们那下雪天都跑到外面去玩吗?是啊,满天飞雪银妆素裹的景象是那样的美妙,完全可以与晨晚时分的沙漠相媲美。

可惜的是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上海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那种童年记忆里的大雪天了。想真正的感受一下大雪就非要往北跑,在零下十几度到几十度的酷冷下领略这难得的美景。江南的雪即使在过去能下的时候也并不会大,正是在这种不大的雪中文人们品出了江南那如诗的意境。

前段时间还一直在想这天怎么还不冷呢,今天总算感受到了能使手脚冰凉的寒意,不愧是北风不愧是冷空气。今年要吸取去年的教训,绝不能再让手脚被冻伤了,说着容易其实冻伤难免。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大批判”的延续

在《借我一生》中有这么一段:“解放初期斗争最卖力的人,反右斗争中被抓住了把柄;反右斗争的积极分子,在‘文革’中又成了黑党委的爪牙;‘文革’中反对造反的,很快被批判为反对革命路线;支持造反的,工宣队一来又成了五一六分子……闹来闹去,活像一个轮盘转,全都成了牺牲品。只有一帮特殊人物一直活跃,那就是永远在揭发,永远在批判的人。”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在这个社会上总是有这么一部分人,他们总喜欢不停的揭发别人批判别人。

在文革这个鼓励揭发的年代里,这部分人终于成为了主角,他们那张“打小报告面孔”更是清晰的显露无疑。这帮人并不是文革制造出来的,自从有了打小报告的地方以后他们就一并出现了。这种揭发行径也许是人性的一个阴暗面,平时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一旦被激发出来那么就会出现一连串的“揭发批判连锁反应”。

为什么说是连锁反应呢?因为纯粹的揭发是达不到这帮揭发者们的目的的,要想达到目的那就需要一种更切实的行为——大批判,其实他们揭发的目的就是为了整一整那个被揭发的人,可能是由于个人恩怨也可能是嫉妒心使然。在文革时期这种揭发成了保全自己的一种方法,那帮苟且偷生之辈为了自己连最好的朋友和自己的亲人都要陷害,真是丑恶龌龊的很。文革时的批判除了自保之外也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泄。因为不少造反者都是一些被压迫被看不起的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长久以来他们一直受到社会的冷落和迫害心理变得扭曲,最终他们将这种怨愤回报给了社会。

如果说文革时期的揭发和大批判是为了自保为了发泄的话,那么现在出现的一批用各种手段批判、污蔑、诽谤他人的行为又算什么呢?这难道是“文革遗风”吗?我看没那么简单,不能仅仅用“遗风”两字来轻易掩盖掉一些更隐秘的问题。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种发泄,因为被他们污蔑诽谤的人大多已功成名就,他们为了引来一些关注的目光,所以就恶毒的用起了大批判伎俩。

这帮家伙写大批判文章时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无限上纲,把原本无关紧要的只言片语说成是反动言论汉奸行径,总之什么严重就说什么非要把人搞得名誉扫地不可。他们的外表永远是大义凛然的,内心却是异常的龌龊。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发泄,但这种发泄是如此的肮脏,以致于失去了被人们唾弃的资格。

这种“大批判”行为以前有现在有将来还会存在下去,它是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丝邪恶,它将随着嫉妒和积愤而突然爆发势不可挡。

2007年11月22日星期四

再过若干年

人的各方面都是会随时间而改变的,从一个彼岸渡向另一个彼岸,同时也逐渐从幼稚走向了成熟转而走向衰老。有时候觉得普遍的平庸现象是由于新老交替不济造成的,关键是中间层出了问题。幼者正因为其幼而对比较深沉精致的东西十分不解,不解便会觉得无趣所以便很难成为经典文化的支持者推崇者。老者虽然阅历深厚,对过去的一些经典的著作也是感悟颇深,照理说应该完全胜任这支持者和推崇者的责任,但毕竟创新能力大打折扣且影响力也渐弱了,所以新的经典文化也不能过多的指望他们了。

我们唯独可以指望的就是中间这一块,他们已然成熟且创作能力正旺,本来他们理所当然的能够支撑下中国文化这一重担,但可惜的是他们比较愿意去迎合幼者的阅读需求。也许这并不是他们所情愿的,而是受束于自己的创作能力的无奈之举。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他们的创作能力如此平庸呢?或许这是由于他们的经历太少,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苦难的人能够写出堪称经典的著作。又或者他们觉得经典的著作读之过于沉重,所以也就不愿意再让自己的文字继续沉重下去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为了迎合广大读者的阅读口味,必竟吸引读者才是硬道理嘛。

如此看来,这种整体的平庸现象,不仅是由于创作者的能力有限,而且还跟时代的大背景和读者的文化欣赏能力有关。我相信只要这三条不改变,那么再过几年几十年这种平庸的东西还是会延续下去的。


在平庸的时代里,文化也将是平庸的。

2007年11月21日星期三

骑牛人



新浪把骑牛事件推向高潮,随之引起一部分“爱国人士”再次热血沸腾。据说这次骑的不是一般的牛,而是华尔街的牛,如此一来骑牛事件似乎成了国际事件。国内一些媒体开始大作文章,说什么“
美国纽约市公园与休闲部门,他们主管社区事务,明确表示纽约五城区内1600座纪念物严禁攀爬,包括华尔街的公牛。”以及“一些网友纷纷指责这些中国人素质差,败类,无耻,丢人丢到国外去了,让外国人看不起,等等等等。”;还有些声音说“老外可以骑,我们凭什么不能骑”“那些辱骂同胞,妄自菲薄,时时刻刻担心惹‘洋大人’生气,害怕让‘洋大人’不爽,更恐惧被‘洋大人’看不起的中国人,才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败类。他们是新时代的洋奴,是习惯跪着仰视洋人的垃圾,在外国人的面前,他们就是彻头彻尾的奴才,而同时他们更是瞧不起同胞的假洋鬼子。

其实我觉得骑牛这件事本身并没有评论的必要。现今的我们多少也算是见过不少世面了,在十几年前我们可能会因为骑了外国人的牛而不知所措忐忑不安,但在今天还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有点迂腐了。有些喜欢较真的人又要问了,从客观角度讲骑牛的行为到底文不文明?那我告诉你,从官方角度看的确是不允许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以“不文明”为理由禁止你们骑它。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骑牛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更加扯不到素质的层面上去,如果你硬要我给个明了的回答,那我只能这么说:骑牛很文明很进步,不但骑去了迂腐骑走了封建,而且骑出了中国人的气魄。

在这次“爱国者”们的热血沸腾和口水唾沫满天飞的事件中,中国人要面子装崇高的本性再次显露无疑。中国游人骑了外国人的牛怎么了?丢了你们这帮“文明人”的脸了?最后,我很慷慨的送你们一句话:你们真虚伪的可以啊!

2007年11月20日星期二

牛博醒了

今天看到牛博首页上出现了如下公告:

“到昨天为止,牛博网已经被关掉整整一个月了(我们在两个多星期前上交了有关部门要求的所有材料,但拿到正式的icp证看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对一个日PV达到了六十万,并且已经有了少量的商业广告的网站来说,这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今天我们不得不提前开放了原计划针对海外用户提供服务的分站“牛博国际”(此站稍后会改成多国语言版本)来应急。

这个设在海外的牛博国际暂时关闭全部的评论功能(留言只能被作者本人在登录状态下看到),暂时也不能提供自己注册开博客的功能,对此我们感到非常抱歉,请谅解。

原来在牛博网上开博客的用户们的文章,在我们的服务器上全都留有备份,稍后牛博国内站拿到icp证之后会全部恢复,请大家放心。

“非电子公告牌性质”的牛博国际分站地址是:http://www.bullogger.com
2007.11.20”


牛博这一路走来的坎坷并不会伤其分毫,反而使牛博逐渐变成了另一种值得铭记的东西,一种信仰,一种象征着自由象征着不屈的信仰。